4小说网 > 大唐可以更强 > 第115章 命中注定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115章 命中注定

小说:大唐可以更强作者:梦里大唐字数:3805更新时间 : 2019-03-14 19:53:50
    李恪很兴奋,不是因为又改封为蜀王了,而是因为父皇封了自己为剑南道行军总管,剑南道节度使。

    作为剑南道的行军总管,剑南道节度使,那自己的实权,可就比以前要大很多了,可以调动剑南道的一切军事力量,剑南道的所有事务,均要受其节制。

    也就是说,剑南道的所有事情,都将由自己说了算,包括文官的任免,武将的晋升,税收的征缴等等。

    在此之前,大唐也就封过李中华一个节度使,几年时间,李中华便将自己管辖的地方,打造的完全变了样。

    李恪觉得自己可能不会有李中华这样的本事,应为对方实在是太会赚钱了。

    不过李恪觉得自己和李中华关系挺好,又是近邻,完全可以让他帮自己一把,想办法把剑南道发展的更好。

    话说回来,康定城不也在剑南道管辖的区域内么。

    不过,蜀王李恪又感觉有些失落,他心里很清楚,父皇突然而来的封赏,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与太子之位无缘,而对自己做出的一点补偿。

    患得患失的蜀王李恪并不知道,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自己。

    当晚,大家一起狂欢了一夜之后,蜀王李恪和李中华促漆而谈。

    “中华!父皇是不是很快就该立储了?九弟就要成为储君了?”蜀王李恪喝了一口酒之后,突然有些失落的说道。

    “陛下的确应该会很快决定立储的最终结果,怎么?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你就己经开始失落了,甚至自暴自弃了吗?”李中华看了看蜀王李恪,平静的说道。

    “没什么?储君之位本就于本王无关,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九弟虽然柔弱了一些,但性情温顺,懂事听话,的确是做储君的最好人选。”蜀王李恪有些郁闷的说道。

    身份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谁也改变不了,所以蜀王李恪觉得自己虽然很受父皇宠爱,但在立储君这件事情上,父皇再想立自己为储君,也不会冒然的做出,有违体制的事情。

    “蜀王殿下,你心里是真的这么想的吗?”李中华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

    “不能呢?本王的出身,己经决定了本王的未来,知道父皇为什么给本王取名为李恪吗?恪的意思就是恪守本份。

    什么叫本份,就是做一个亲王的本份,其它不该是你的东西,就不要去妄想,否则,后果可是会很严重的。

    魏王李泰怎么样?这么多的皇子之中,谁有他更受父皇的欢心,只因为他有了不该有的非份之想,现在还不是一样,被发配到封地去了。”

    “殿下能够这样想,其实也挺不错的,退一万步讲,殿下只要用心的发展好剑南道,一样可以有自保之力,不是吗?”

    “你说的对,别的本王并不担心,既便是九弟将来坐了皇位,也不至于会为难本王,本王担心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九弟做了皇帝之后,赵国公长孙无忌就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了,九弟性子有点软弱,恐怕会被他的那个舅舅给架空了,那大唐就危险了。”

    其实蜀王李恪更觉得自己会有危险,只是他没好意思说出来而以。

    虽然李中华觉得,发生了长孙无忌谋刺蜀王李恪的事情后,历史很可能会出现重大的变化,李世民或许会强行蜀王李恪为太子。

    但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李中华也不想说太多,蜀王李恪能这样想,当然是最好的了。

    李世民让他来组织生产炸弹,让李中华颇感意外,原本他是不想插手这件事情的,只想着给朝廷一份火药配比的秘方,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如果不是发生了文成公主这个意外,李中华都不打算拿出这个杀器来。

    有了炸弹的加持,也不知道大唐的未来,到底将会走向何方,希望不会像成吉思汗一样,把陆地相连的地方全给占领了,那可就是他李中华的罪过了。

    既然朝廷都己经下了旨意,自己再怎么抵触,事情还是要做的。

    做火药并不难,难的是安全问题,所以李中华并不打算,在康定城内生产火药,而是在城外的山脚下,另外建了一个基地,专门生产火药,并派了二千兵马驻守在基地周围。

    为了保密,每个人都只负责做一道工序,进行流水作业,直到最后火药的配比完成。

    至于炸弹的弹体,也就是弹壳,则需要朝廷调运了,康定这边可不产铁。

    既然要做,李中华便打算一步到位,直接用生铁来铸造炸弹的弹体。

    炸弹的发展过程也是十分漫长的,这类火器是在燃烧性的“霹雳火球”和“霹雳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是出玩北宋时,人们用竹篾编制成球形,外糊泥纸,内装火药和瓷片,施放时发出霹雳般的震响。这更是处于萌芽时期的爆炸性火器“霹雳火球”。

    它主要起燃烧作用,但同时可崩射出碎瓷片以击伤敌人。后来进一步制成“霹雳炮”,是用纸筒做炮管,内装石灰和硫磺等物,燃放时,弹体先射向空中,再降落水中,硫磺和石灰见水便膨胀发火,跳出水面,纸筒随即炸裂,石灰烟雾四散,可迷障敌人,伤及双目。

    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时,宋将李纲下令施放霹雳炮,击退了敌军。1161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兵时也曾用过霹雳炮。

    金属炸弹最初是出自金人之手。金世宗时,阳曲北郑村有个名叫铁李的猎手,专门以捕捉狐狸为业。他制造了一种陶质的“火罐炮”,下粗上细,罐内装入火药,在细口上装引信。

    捕狐时点燃引信,火罐爆炸,所发出的猛烈响声,惊得狐狸慌忙乱跑,都逃进预先设置的网里。

    大约在十三世纪初,金人学会了制造火器,并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叫它“铁火炮”。

    这种炸弹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

    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壳厚2寸,内装火药,上安引信。投掷或发射出去,爆炸声如雷灌耳,弹片炸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

    金兵攻蕲州时,曾用震天雷轰击,给宋军以重创。蒙古兵进攻金南京时,在攻城器械“牛皮洞”的掩护下,挖掘城墙,城上守军开始用矢石反击,毫无作用。

    金兵遂用一只“震天雷”沿城墙用铁索吊下,发火后,“其声如雷,闻百里外”。城下攻城掘墙的蒙石兵连同防护用的“牛皮洞”皆被炸成碎片。在当时“震天雷”的爆炸威力是十分惊人的。

    1277年,蒙古人阿里海牙攻广西,宋将马暨率兵守卫静江,三个月后静江陷落,马暨的部将娄钤辖率领二百五十余人退守月城,蒙古兵合围月城十余日,娄死守不降。

    这时城内因缺少食物,二百多名士兵难以继续坚持。娄钤辖便站在城墙上大喊:“我们太饿了,不能出城投降,如果给我们一些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听命。”

    蒙古人信以为真,派人送去几头牛和一些米,娄的部下接过食物,又关紧城门。蒙古人登高瞭望,只见宋兵忙着煮米、宰牛,各司其事。

    吃过饭后,宋兵气力鼓足,便吹起号角,擂响军鼓,蒙古兵以为他们要出战,整甲以待。只见宋兵拥出一门大火炮,点燃引信后,立即爆炸,声如雷霆,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城壁崩塌。

    蒙古兵近前看去,宋兵二百余人皆被炸死,连守在城外的蒙古兵也被震死许多。足见这种铁火炮的威力之大。

    古代人所称的“铁火炮”,与现代军队装备的大炮截然不同,那时的火炮,在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大型地雷,形体笨重,其爆破性强,但不具备发射机能。那时借助抛石机或人手抛掷,所掷距离有限,而且目标难以准确,多用于炸毁敌方的城防设施,在攻守城的战役中使用最多。

    元代铁火炮的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使用过铁火炮。第一次是在1274年,元军在忽敦等率领下,同日军交战于博多。

    据日本《八幡愚童训》记载,元军登岸后,指挥者居高临下,命万人发射短而毒的箭,一时箭如雨下,毒焰弥障。退兵时发“铁火炮”,声如雷霆。

    日本兵被这炮声惊得目瞪耳聋,不知所措。这一仗打得日军惨败,而元军也因弓矢用尽,不得不退兵。

    1281年,元军在范文虎等人率领下再度东侵日本,进攻壹岐、澉浦时,曾发“铁火炮”击败日军,并杀死日将少贰资师。但此时元军遇到飓风,兵士各自逃生,天灾使士卒陷没10万人。

    曾参加过这两次战役的日本画家竹崎季长,战后将亲眼目睹的战斗场面描绘出来,并于1292年汇集成画册,题名为《蒙古袭来绘词》。

    其中有一幅是画元军施放“铁火炮”的真实场景,画的左边是元兵,右面是日本兵,中间地上有一只呈炸裂状态的“铁火炮”。

    这只铁火炮下半部还完整,上半部已炸碎,碎片飞起,火焰四射。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这只铁火炮是两半合成的,就是金人的“震天雷”4种形式之一的“合碗式”。

    李中华要造的炸弹,便是这种合碗式,不过他造的炸弹要比金人所造的合碗式炸弹更先进。

    李中华所做的炸弹,更接近于后世的手雷,像石榴的形状一样,点然引信后,可用于向敌人投掷。

    至于不用点引信的触发式炸弹,这个技术有点超出了李中华的能力了,只能将就一下原始的引爆方式了,相比而言更安全一些。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