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快穿之战进 > 第23章 金系低武陈珂12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23章 金系低武陈珂12

小说:快穿之战进作者:西永字数:0更新时间 : 2018-09-16 01:22:49
    澄观道:“可我少林以外家功夫见长,点穴相当勉强,呆会儿光线昏暗,人影幢幢,唯恐失手啊!”

    “这个不用担心,双儿过来,”韦小宝道,“双儿,呆会我们冲进后边小屋,你负责给玉林、行痴、行颠点穴。”

    双儿道:“行颠大师虽力大无穷但身形呆滞,点他好办。行痴大师不会武功,可以忽略。关键是玉林大师。玉林大师武功高强,我恐怕制他不住。”

    澄光道:“这可怎么好?”

    澄通道:“陈施主不就是现成的内家高手?”

    杨丹见提到自己,也站了过来:“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内家高手之称晚辈就厚颜认了。但遗憾的是,晚辈并不会点穴。”

    “这个好办,”双儿道,“陈姐你也不需要学会点穴,只需要认准一个穴位,然后去点,就行了。”

    “哦,这么容易?”杨丹问。

    点穴功夫本来是很复杂的,不光要有认穴的眼力、点穴的指力和能够外放的内力,还要计算时辰。譬如现在、也就是戌时,点委中穴可使人麻痹;换个时辰,点委中穴最多就让人痛一下而已。

    现在,杨丹只需要认一个穴位,所以才容易。

    ——

    随后,众人悄悄来到后边小屋,遵从韦小宝手势,一拥而入。双儿纵身过去,先点了行颠穴道,然后再点行痴。杨丹则直接飞身,点住了玉林。

    众僧七手八脚,脱下三人僧袍,将喇嘛袍服套在三人身上。双儿取过烛台,将院中堆着的木柴点燃。澄通伸手抓起行颠的金杵,众人退出小屋。没从大门出寺,而是越墙而过,从东面荒坡往山下冲去。

    小屋木紫浸有香油,故火势迅猛。山下喇嘛见庙中起火,忙往上赶。东边喇嘛虽然不多,但也有好几百人。两下一凑,便遇上了。

    韦小宝喊道:“呜噜呜噜,花差花差!”杨丹眼看事情要糟,提气奔到前方,喊:“故康桑!”有喇嘛回应:“卡列撇!”杨丹再喊:“扎西德勒!”喇嘛也喊:“扎西德勒!”

    然后喇嘛就把杨丹一行人当作自己人,没有阻挡。

    很快跑到山下,周围已无喇嘛。韦小宝问:“陈姑娘,你刚才喊的什么?”杨丹答:“我就会这么两句。”韦小宝追问:“那话是什么意思?”杨丹回答:“故康桑、卡列撇。就是打招呼,第三句是吉祥话。”

    “哦,我明白了,”韦小宝道,“故康桑,就是吃了吗;卡列撇,就是吃过了;扎西德勒,就是……就是今天天气不错!”

    字面意思虽然不对,但精髓却是对的。杨丹再次领略到韦小宝的聪明。

    ——

    随后的解穴,就不用杨丹出手了。

    紧接着遇到多隆。不知道是多隆的时候,韦小宝也没叫杨丹,自个儿“故康桑、扎西德勒”就喊上了。

    及至双方认出身份,转危为安之后,就再没有杨丹的戏份了。

    众人等在道旁,眼看着一队又一队的士兵经过并上山。随后,众人被招呼到另一边的金阁寺休息。

    换下喇嘛服饰,刚喝了几口水,就听到山上杀声大震,想来,那些侍卫亲兵正在围捕喇嘛。

    过了将近一个时辰,声音慢慢停息,最后万籁俱寂。

    倒是为杨丹和双儿找了间屋子休息。两人和衣而卧,暂时没什么睡意。忽听几十人的脚步声自远而近,到寺外而止。跟着,较少人数走进寺来。

    杨丹知道,这一定是康熙来了。

    想那韦小宝,看上去大约十三岁的模样,康熙大一点,估计也就十五六岁,跟陈珂差不多吧。

    这个时候的康熙,应该还算不上康熙大帝。

    那么,明天,是让康熙死,还是不让康熙死呢?

    ——

    让康熙死,绝对是有理由的。

    这个年代康熙所代表的满人是异族,就相当于后世人们眼中的岛国一样。

    原剧情里,九难曾经质问韦小宝:“你既是汉人,为什么认贼作父,舍命去保护皇帝?真是天生的奴才胚子。”

    那个时候的韦小宝没有顾左右而言他,也没有拿天地会青木堂香主的身份去说事。原因没有别的:先前九难挺剑刺向康熙,韦小宝挡在康熙身前,舍命接下了那一剑。

    韦小宝说了很多话,但最关键的只有两点:一是永不加赋,二是康熙愧疚。

    老皇爷顺治吩咐康熙:永不加赋;康熙表示一定照办。

    康熙愧疚,是对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事件,心里不安,所以上五台山烧香拜佛,还下旨免了扬州、嘉定三年钱粮。

    ——

    大家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直接屠杀人数19万;零散屠杀至死人数15万,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

    杨州十日呢?据《扬州查焚尸薄》清查,大约80万人或杀或饿或病而死。

    嘉定三屠,死亡人数不详。有资料说是五万,不怎么可信。有文献记载,(第一次屠城)当时投河自杀的烈女子不计其数,河流曾被阻断。

    但是,为什么现代国人仇恨岛国不怎么仇视满人?这是因为,杨州十日、嘉定三屠不是满人干的。

    当年,到江南的八旗军其实只有9000人。同年4-6月,相继有明军提督李本深、张天禄、张天福、杨承祖、田雄、马得功、李成栋、刘良佐等人带着23万明军向清军集体投降。

    实际上最后攻击扬州、嘉定的,就是刚刚投降的明军。其中最主要凶手,是刚刚投降的吴淞总兵李成栋,是他带兵攻破了扬州和嘉定。

    当然,也不是跟满人全然没有关系,因为降军遵从的号令是满人颁布的。

    所以,康熙心里不安,上五台山烧香拜佛,还下旨免了扬州、嘉定三年钱粮,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这就相当于——你指使我的爷爷,杀死了我的婆婆、父亲和母亲,然后你心里不安,上寺庙旅游了一趟,还免了我三年家用——我就该原谅你吗?

    ——

    至于“永不加赋”四字,绝对是讨好民众的欺骗之言。

    一个国家政权,必定有一套体系。要抵御外敌,必须拥有军队;要维护治安,必定有警察和监狱;要修路清河,必定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国家财政需求不降低,光是“永不加赋”四个字行吗?

    明朝灭亡,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免赋。

    明朝初,为提高读书人的待遇,对秀才及以上功名的读书人实行免赋。

    “免赋”二字,比“永不加赋”四字,看上去更加金光闪闪。

    但是,进士、举人跟秀才等同,岂不是乱套了?于是,在“免赋”的基础上,就有了“挂靠”制度:举人,允许多少农户挂靠;进士,又允许多少农户挂靠。

    挂靠之后,整体向国家不再缴纳税赋。内部,挂靠的农户则以比正常赋税稍低略少的物资,进献给被挂靠的举人、进士。

    由此一来,举人进士就得到了好处。读书越多越有用,被落到实处。

    但是,读书人的好处是哪里来的?是从国家税赋里面来的。读书人多得了多少,国家就少得了多少。

    到明朝末期,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挂靠了,国家财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其间,张居正曾经改革,从以征收农业税为主,变成征收工商业税为主。想法是好的,但因为没有触及“免赋”政策,光开源不节流不行。最终张居正改革失败,并且还把幼苗状态的工商业扼杀了。

    所以,赋税的根本点,不在于加或者减,而在于国家财政需求。需要得少,国家财政宽松,可干的事情就相当多,民众直接间接都会得利。需要得多,国家财政吃紧,若坚持不加赋税的话,就得发动侵略战争,去掠夺他国资源。

    相比“永不加赋”,反而是“精兵简政”脚踏实地。因为“精兵简政”的实质,就是降低国家财政对税赋的需求。

    再看九难的身份:前明公主,并不是普通民众。九难对崇祯年间空前吃紧的国家财政是有深刻印象的。

    因而九难不应该被“永不加赋”四字所欺骗。

    ——

    永不加赋,加上康熙愧疚,在原剧情里,让九难放弃了对康熙的敌意——那并不是实质,而只是一种表象。

    让九难放弃对康熙的敌意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永不加赋和康熙愧疚,而是,杀死康熙之后,又怎么办?

    这其实也是不让康熙死的理由。

    ——

    假设康熙死了,那么,清朝那边,将会因为“谁当皇帝”的问题而陷入严重的内耗。

    由于清朝控制不力,各地反清势力必然风起云涌,迅速壮大,蔓延扩张。这倒是九难希望看到的局面。

    但可惜,已知的各路势力都不怎么成气候。譬如冯难敌及其子冯不破、冯不催等武林人士,再譬如沐王府残存势力。估计都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相对成气候的,反而是西南的吴三桂和台湾的延平王。

    天地会?那只是延平王手中的势力之一。

    吴三桂本来就是汉奸,不消多说。延平王那边,还没上位,就开始排除异己,内耗上了;亦非能够窃取神器(神器取第二释义:指帝位、政权)之象。

    杀死康熙,让民众陷入战火,最终却只换来吴三桂和郑经二人逐鹿中原!

    这两个家伙又能比康熙好到哪里去——这里比的不是单纯的人品和能力,而是包括了异族因素在内的各方衡量的综合。

    所以,的确有理由支持,康熙不能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