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建文天下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明兵役法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明兵役法

小说:建文天下作者:孤独的远方字数:5281更新时间 : 2018-09-29 21:09:24
    “父皇,如果长江上能架桥就好了!”

    “为什么这么说?文奎?”

    “父皇您看啊,如果架了桥,那么火车就可以直连两京,中途就不用换船了!”

    正在眺望江景的朱允炆回过头来,惊奇的望着儿子:“这是你自己想到的吗?”

    “是啊,昨天父皇下旨,今天要来浦口铺枕木,儿子不懂什么是铁路,卓太傅就给儿臣讲了一遍父皇的规划,当时儿子就说,为什么不能连到京师呢?卓太傅说,有长江阻隔,儿子又说,为什么不架桥?结果他说,长江没法架桥!父皇,您说,为什么长江没法架桥啊?”

    “这个啊,”朱允炆把儿子抱了起来,斟酌了一下词句,然后指着长江两岸看:“你看啊,文奎,长江太宽、太深了,所以现在没法架桥。”

    “那以后呢?”

    “文奎,”朱允炆叹了口气,想起了后世的华夏:“以后可以的,父皇的梦想就是建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到那时候,我大明的百姓就可以通过铁路跨越山川和河流,不需要再受奔波劳累之苦了!”

    “嗯,如果父皇修的太累,儿子帮您修,好不好?”

    “好!好孩子!”朱允炆抱紧了朱文奎,在这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踏实了许多。

    ......

    “陛下,朝鲜军报!”

    刚回到乾清宫,在上书房轮值的刘璟跑了过来,汇报情况。

    “哦,什么情况?”朱允炆脱掉大氅,然后坐在书案前,拿起军报。

    “安平伯已于五月十六日攻克清州,清州叛军骨干韩东征一下二十七人,已经伏诛。”

    “嗯,瞿能干的不错!还有呢?”

    “李芳远日前已经赶到尚州,麾下大约三万人,目前仍然滞留在尚州,安平伯北上,恐怕是一场硬仗!”

    “嗯,盛庸呢?盛庸在做什么?”

    “历城侯已经赶往清州指挥,而其部下庄得正在进攻庆洛山口,但目前尚无进展;其部下楚智日前出发迂回东海岸,偷袭庆州,但目前还没有消息传来!”

    “这样啊,刘振,拿地图来!”

    地图铺上,朱允炆敲了敲地图,道:“这是尚州,呵呵,仲景,你以为李芳远北上想做什么?”

    “回陛下,”刘璟略作思考,笑道:“应该是想偷袭汉城,看来他看到了历城侯故意留下的漏洞,只可惜安平伯进展太快,把他吓住了,如今他龟缩在东部山区,安平伯恐怕要头疼了!”

    “这倒不打紧,”朱允炆思考了一会儿,敲了敲地图道:“不过为安全起见,汉城的力量还是要加强才好!”

    “那陛下的意思是?”

    “令熊海部进入汉城,震慑一些居心叵测之徒!”

    “是,陛下!”

    随着朱允炆的叙述,旁边的解缙笔走游龙,将命令一一记下。

    朱允炆站起身来,然后来回踱起了步子,见此情景,刘璟等人知道皇帝要下决心了,这是皇帝的习惯动作了,刘璟、解缙都非常熟悉了。

    果然,朱允炆突然停住脚步,抬手道:“拟旨:”

    “将乐浪府划入朝鲜布政使司,布政使、都司、按察使人选不变,朝鲜布政使司内一切军队,统归历城侯指挥!”

    “令张紞没收叛乱分子的土地,同时废除科田法,按照户口数量重新分配土地给农民,若有反抗者,坚决镇压,绝不手软!”

    “对于尚在抵抗的叛军,剥夺其所有土地,除非其幡然醒悟,并立功赎罪,才能保有土地。”

    “战后,清州、忠州、尚州、清州四州叛军,除首恶诛除外,分为四部分,连同其家眷分别迁往往山东、辽东、绥远和陕西甘肃一带进行屯田。”

    “朝鲜平定后,在朝鲜设立卫所,由盛庸、瞿能、杨荣统一规划,需要注意一点,汉江平原和全罗平原都要分给我军将士。”

    “归义军许保所部,在水州设立卫所,分配土地,以嘉奖其忠心!”

    说到这里,朱允炆停了下来,略作思索,道:“大致就是这些,仲景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回陛下,臣记得前几日您说过近卫军复员的事情,不包含在这份圣旨里面吗?”

    “复员?”朱允炆仰头看了看屋顶,摆了摆手:“解缙,你先拟旨吧,朕看过后,直接用印!”

    “遵命,陛下!”

    朱允炆回到座位上,转头道:“刘振,你派人去召集军机处众将,兵部尚书齐泰、吏部尚书侯泰一起来乾清宫议事!”

    “是,陛下。”刘振领命,转身出去传令去了。

    ......

    “陛下,这万万不可!”

    与会人员听完刘璟的描述后,老将郭英首先站出来反对:“近卫军乃我大明精锐,自成立以来,久经沙场,屡建功勋,为我大明军队之中流砥柱,陛下为何要将其复员?须知兵难聚而易散,即使再行补充,但要形成如今的战力,谈何容易啊?”

    “是啊,陛下,万万不可解散近卫军啊!”

    “万万不可啊!”

    众多军方将领一听说要将近卫第一军、近卫第二军复员,立刻就炸了窝,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自断羽翼,而在老将郭英、宋晟等人看来,近卫军实属难得的精锐。对于一生戎马的老将军而言,他们认为军队战力衰退是自然规律,不可阻挡,所以对他们而言,精锐部队最好要用到不能用为止,让正当打之年的军队解散(在他们看来,复员就是解散。),他们实在无法接受。

    而齐泰和侯泰也是面面相觑,齐泰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这么做?而侯泰则有点莫名其妙,这种事情和他有什么关系?

    见场面越发混乱,朱允炆不由得皱了皱眉,然后刘振立刻高呼:“肃静!”,乾清宫立刻安静了下来。

    “诸位,”朱允炆先笑了笑,看向郭英等人:“朕作为大明皇帝,绝对不会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蠢事,近卫军复员,在朕看来,是天大的好事,只有这样,才能让近卫军战力长盛不衰!”

    “近卫第一军组建已经有七年了,其间虽有补充,但是普遍年龄有些偏大,朕不忍心这些战功卓著的将士们最终老死战场,埋骨他乡。他们都是大明最优秀的军人,他们都为大明流过血,但是朕不能让他们再流泪。他们还年轻,朕希望他们能够回到家乡,和父母妻儿在一起,能够孝顺父母、照顾妻儿,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好吗?”

    朱允炆说到这里,语气有些哽咽,他确实在动真感情,大明的军人太苦了,一旦从军,就是生生世世,父死子替,老死方归,长此下去,不会再有人愿意从军,最后必然会出现无人从军,外族入侵的惨剧。

    而郭英、宋晟等人也低下头去,他们的感触最深,他们的眼前浮现了许多尘封的往事,昔日那些可爱的战友、上司、下属,大多已经不在人世,他们的父母、妻儿该如何生活?难道他们征战一生,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

    但是,没有兵也不行吧?

    宋晟抹了抹眼泪,站起来道:“陛下仁慈之心,臣等感激涕零,但是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国家没有强兵,江山必然动摇,所以臣等愿意为陛下战死沙场,死而后已,绝无二心,但是请陛下不要因为一时仁慈,凉了将士们的热血啊!”

    宋晟说的很委婉,但大家都听出来他的意思,那就是,皇帝啊,你仁慈,我们感激,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兵啊,如果都不当兵,你还能当皇帝吗?

    “宋老将军,你先坐下,朕还没有说完!”朱允炆抬了抬手,继续道:“复员并不是解散,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不同级别的官兵有不同的服役年限,士兵复员,军官不复员,而士兵的补充,也不仅仅在卫所中,普通百姓也可以从军。”

    这个?普通百姓也可以从军?众人面面相觑。

    “具体的方式,朕有一个设想,兵部负责在全国建立三到五个新兵训练基地,所有的新兵都需要经过训练之后才能补充到近卫军中,任何人不得擅自扩充军队,否则以谋反论处。”

    “这几年,朝廷在各地建立不少陆军学校,尽量从陆军学校里面招收新兵,军官需要补充的话,尽量从陆军大学和各地的陆军学院补充。”

    “这样以来,新兵补充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兵员的质量也有一定的保证。”

    “诸位卿家,朕的想法,是否可行啊?”

    听了朱允炆的描述,大家忽然发现,陛下原来早有准备,对这些事情都想过对策,一时间,他们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来。

    只有兵部尚书齐泰站起来,拱手道:“陛下,按照您的办法,补充兵员并不难,但是这些兵员复员之后,该如何安置呢?这些士兵身体强壮,擅长各种杀人技巧,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很容易啸聚山林,成为一方祸患啊!”

    “齐卿家虑事周全啊,”朱允炆笑着让其坐下:“对于这个问题,朕也思考过,这个分两方面考虑,对于普通士兵,他们本是卫所的军士,朕会豁免其军户身份,改为民户,按照其战功,为其分配土地,至于具体地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当地,也可以在异地。比如如今的山东,就可以安置一部分战功卓著的士兵。”

    “至于军官,”说到这里,朱允炆的神色突然变得严厉:“朕要改变高皇帝所定的皇权不下县的局面,这些军官将按照不同级别担任当地的村长、乡长,甚至在县衙、府衙任职,当然如果他们不愿意的话,也可以给与补偿款,让其自谋生路。”

    “这个,”这次轮到吏部尚书侯泰不干了,他立刻站了起来,高声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

    “哦?是皇权不下县,还是授予军人官职?”

    “两者皆是,首先,皇权不下县,并非始于本朝,高皇帝只不过是将其强化而已,让百姓可以扭送下乡官员到京,由陛下处置,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开国以来,这种事情不过寥寥数起,根本遏制不住官员偷偷下乡的问题,如今公然令官员下乡,微臣以为不可;其次,微臣反对将军官分配官府任职,将军任职地方的现象,只有国朝初期存在过一段时间,自洪武十五年高皇帝重开科举之后,官员出身无外乎进士、监生,还有少部分举人,而将军大多粗鄙无文,如何能够统领地方?加之其性格暴虐,一旦激起民乱,朝廷还得出兵平叛,耗费大批钱粮,岂不是得不偿失?”

    侯泰的话掷地有声,毫不留情,但是让朱允炆奇怪的是郭英等人并没有反驳,其实他忘记了一个问题,在座的诸位将军都是洪武屠刀下的幸存者,都是谨小慎微、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典型,这让朱允炆有些恼火,难道这种事情还要朕去为你们争取吗?

    不过事已至此,朱允炆也只能负责到底:“侯尚书,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子。皇权不下县,虽有优点,但也有弊端,县官们坐在县城里安享太平,官员们对乡下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直到乱民围攻县城才如梦方醒,这难道是好事情吗?所以朕要改变这种情况,如果百姓能够下情上达,官员及时处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然,朕对复员军人的任用,并不是让他们主政一方,朕打算在各地设置一个专门的捕盗部门,叫警察部门,地方上隶属于按察使,中央隶属刑部,这个部门相对危险性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复员军人做这个比较合适!除此之外,比如税务、海关、各地的征税关口,都可以任用复员军人。”

    “这样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侯泰想了想,拱手道:“陛下圣明!”就退了下去,原因很简单,只要没有挤占读书人的份额就好,至于这些危险的事情,武人愿意干,岂不是更好?

    “其他人呢?”

    ......

    朱允炆采用的是后世的制度,所以可以指摘的地方并不多,经过简单的讨论后,就确定了主体思路,之后争论的就是一些细节了,但这些细节往往非常重要,比如服役年限、补偿标准、入职考核、奖惩制度等等,还包括新兵选拔、新兵培训等等,最后因为补偿标准的问题,还叫来户部尚书郁新、内务府总管大臣郭任一起讨论,最后因为警察隶属于刑部,又叫来刑部侍郎周新、胡子昭进行讨论......

    这些事情要搞清楚并非一日之功,所以朱允炆将相关人员变成一个小组,取名为《大明兵役法》起草小组,组长为武定侯郭英,考虑到武定侯年老体衰,特指定长兴侯耿璇、魏国公徐辉祖、颖国公傅忠担任其副手,协助其梳理文案,形成定稿。

    后来根据讨论结果,确定了大明军人入役、服役和退役的制度,最后经朱允炆批准后,于建文七年年底公布天下,这样标志着大明的军事制度进入了新的阶段,当然这是这是后话了。

    针对这次讨论,朱允炆命令监察尚书宋晟、陆军大学常务副校长傅忠制定相关条例,提高军人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方便其顺利退役,具体措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提高陆军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水平,进而提高军人的文化素质;另一部分则是入役之后的日常学习提升,这部分是监察使的工作,同时创造条件,让优秀军人进入军校学习。

    这些举措,是朱允炆推进军事改革的部分举措,按照规划,卫所制度会逐渐取消,但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另外让退役军人进入乡村,也是朱允炆政治改革构想中的一部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