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建文天下 > 第七节 立储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七节 立储

小说:建文天下作者:孤独的远方字数:3479更新时间 : 2017-10-20 00:24:38
    朱元璋最近一直忧心立储的事情,现在陆续有些文官上表希望尽快立储,虽然他们在书表中并没有明确立储的人选,但考虑到自己的年龄,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因为立储之后,还要扶植储君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不能久拖不决,否则会让某些人存在觊觎之心。

    但是立谁呢?大明国本继承制度是自己定的,是嫡长子继承。可惜现在嫡长子朱标已经过世,从法理上来讲,应该选择秦王樉,但是秦王很不成器,前段时间险些被削去封国。晋王虽然没什么大错,但是比较起燕王就显得平庸了。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就是燕王,也正是燕王坐镇北平,抵御北元的骚扰,让他能够安心处理内政,另外出征时燕王还会节制晋王、代王等诸王,战功赫赫。说起来,燕王既有才能,又有功绩,也能够慑服其他兄弟,可是他排行在秦王、晋王之后,法理上说不过去。另外胡惟庸案搞得人人自危,昔日的战友有可能内心不安,有不轨之心,这些人在自己辞世前要好好处理一下,所以继位的皇帝最好是个宅心仁厚的皇帝,这样有利于王朝的延续和传承。所以燕王有一些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

    另外就是从嫡长子朱标的儿子中选,就是皇孙允炆,他今年十六岁,生性纯孝,对长辈很尊重,对兄弟也团结友爱,另外从文华堂的学习情况反馈,天资聪颖,能够举一反三。从法理上,允炆继位,符合嫡长子继承的法统,其父朱标在朝中的支持者甚多,他不幸英年早逝,朝臣的希望自然寄托到皇孙允炆身上。在朝臣的拥护上,允炆胜出一筹,文治武功虽然还看不出来,只是受限于年龄阅历,和燕王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另外,燕王作为一个统兵将军或者藩王是合格了,但未必适合作皇帝。他和自己一样,杀伐果决,不利于皇朝的稳定。

    总之,燕王也好,允炆也好,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朱标没有那么早过世,该多好啊,群臣、藩王拥戴,王朝顺利传承,那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啊,可惜啊......

    朱元璋定了定神,擦拭了眼角流淌的眼泪,朱标虽然好,但终究已经逝去,自己必须面对现实,选择合适的储君,让大明王朝万万代的传承下去.......

    次日,早朝之后,朱元璋吩咐太监宣旨,令三品以上官员,如各部尚书、侍郎以及翰林学士、大学士到东阁议事。东阁是位于乾清宫东北方向的一个双层的建筑,四面开窗,空气畅通,朱元璋夏天一般都在此接待大臣。过了不久,大家陆续在太监的引导下来到了东阁,朱元璋还没有过来,其他人只好侍立在两旁。在场众人包括吏部尚书詹微、户部尚书赵勉、兵部尚书茹瑺、刑部尚书杨靖、工部尚书秦逵,还包括督察院右都御史袁泰和礼部侍郎任亨泰等人,再有就是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刘三吾在众人之中最为醒目,不仅是他年纪最老,大家都主动打招呼,站立位置却稍微离他远一些,导致他周围似乎有一个无形的圈子,把他和众人隔开。史载: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所以大家敬重他,也怕他。

    其他的官员如刑部尚书杨靖、户部尚书赵勉、兵部尚书茹瑺、工部尚书秦逵、礼部侍郎任亨泰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最年轻的杨靖只有三十四岁,只有吏部尚书詹微是一个年近六十的老朽。这些官员大多是由进士或国子监直接进入中枢,缺乏地方工作的经验,施政方阵上常常纸上谈兵,都是秘书型人才,不过年少入仕,也有其优点,大多热血未冷,敢于直言。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从阁楼出来,在主位上扫视了一下群臣,忽然放声痛哭,乃至泣不成声。群臣赶紧跪下,劝说皇帝:“陛下节哀!”。不过大家都是久厉宦海之人,朝堂的事情大多由他们推动,所以都明白皇上今天叫自己来的用意,在劝说之余,都在心里盘算着一会儿怎么发言。朱元璋过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抹了抹眼泪,开口道:“众卿平身,今天朕召你们过来,是要议一下立储的事情,如今太子已薨,但是太子之位不能虚悬,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

    朱元璋说完之后,就扫视着群臣的反应,他知道今天自己有些失常,今天商议立新太子,自己才突然意识到永远失去了朱标这个太子,以后他就变成“先太子”了,不由得悲从心来,无法抑制。

    群臣沉默着不知道怎么说好,历来立太子就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可以说玩的是心跳,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隔。在场的大部分朝臣都希望太子的儿子继位,可选的皇孙其实有两个:朱允炆和朱允熥,朱标最初的太子妃是常氏,那时候朱允熥是嫡子,除开早夭的哥哥朱雄英之外,他算得上嫡长子,但是目前的太子正妃是吕氏,这样嫡长子就是朱允炆了。比较起来,大家更倾向于朱允炆,因为朱允炆仁孝宽厚,甚至比太子还宽厚。朱允熥要差一些,仁孝宽厚不及,而且读书不好,喜欢兵书战册。因此大家都倾向选择朱允炆,可又不敢做第一个出头鸟,怕哪一句话惹得老朱不开心,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只要洪武皇帝不推翻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就一切都好说。

    过了一会儿,刘三吾站了出来,道:“陛下,臣已经年过八十,恐怕见不到新君登基了,既然大家都不说,我来说。臣推荐皇长孙继任太子,皇长孙仁孝宽厚,有仁君之相,并且天资聪颖,能够举一反三,对于臣的授课,做到了身体力行,坚持不懈。所以臣推荐皇长孙继任太子。”

    “刘老先生已经说了,其他人呢?”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臣也推荐皇长孙继任太子。”杨靖、赵勉、茹瑺紧跟着附和刘三吾的话。

    “臣有不同的意见,臣推荐皇次孙也就是嫡长子朱允熥继位太子。”吏部尚书詹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什么?皇次子明明不是嫡子,怎么能是嫡长子?”刘三吾厉声呵斥詹微。

    詹微脸色没有丝毫变化,不紧不慢的说:“原太子正妃是开平王之女,是当之无愧的正妃,皇次子难道不是嫡子?”

    “詹尚书此言差矣,常氏已经过世,吕氏是正式册立的太子正妃,所以皇长孙才是嫡子。”杨靖愤怒的反驳詹微。

    “皇长孙是嫡子。”“皇次孙是嫡子。”大家争论起来,甚至有几个将军也持此观点。

    詹微不同意朱允炆继位,原因是他风评不好,有“酷吏”之称。太子朱标一直对他有意见,如今朱允炆据说非常孝顺宽厚,肯定会继承太子对他的意见,虽然现在说这个话有些冒险了,但却不得不如此。

    将军们主要是因为常遇春在军中威望身高,旧部众多,所以希望常遇春的外孙继位。不过以徐允恭为代表的都督们没有说话。

    “请陛下确定皇长子的嫡长子位置,以正视听。”刘三吾向朱元璋行礼,须发贲张。

    “你们呢?允恭?有什么意见?”朱元璋轻抚胡须问道。

    “陛下,臣一介武夫,没有什么意见,唯陛下之意是从。”

    “允恭,朕与中山王既是君臣,也是朋友,你就如朕的子侄一般,朕想听你的肺腑之言。”

    “陛下,臣冒死进言,臣倾向于皇长孙。”徐允恭恭敬的回答。

    ......

    争论良久,朱元璋冷眼看去,大家争论的焦点在朱允炆还是朱允熥继位,没有人提及燕王,看来燕王已经出局了。不过朱允炆和朱允熥其实没什么可比性,关键在于常氏已经过世,朱允熥就不可能继位太子,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的支持,如何才能继位为皇帝?。另外朱元璋也在考虑处理蓝玉的事情,更不愿意让朱允熥继位了。退一万步说,即使朱允熥继位,蓝玉会忠诚吗?难说,朱允熥是蓝玉的孙子辈,没什么亲情可言,看来最好的选择还是允炆。朱元璋既感到高兴,也有一点惆怅,只好对不起燕王了。不过朱元璋作为一个政治家,很快就讲这种想法抛之脑后,和朱家的血脉传承和帝国继承相比,一个儿子或者说藩王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朱元璋咳嗽了一声,全场安静下来,老朱扫了一眼群臣说:“这里明确一下,皇长孙是嫡长子,这个不存在争议。今天看来大家都主张皇长孙允炆继位,朕考虑一下,再做决定,另外本次朝会的内容不许外传,违者严惩不贷。”老朱立起身就要走。刘三吾一个箭步就走到老朱面前,拦住老朱说:“不可,陛下,太子关乎国本,今日陛下和文武大臣都在,难道不能做出决定吗?”

    老朱愣了一下,苦笑一声,看了一眼刘三吾说:“老先生言重了,朕已有决定,但需要权衡一下,过几日会再和各位朝臣商议。”说完,绕过刘三吾就走了。刘三吾年纪大了,一个没拉住,只好悻悻的看着朱元璋远去。

    几天后,大朝会散朝前,太监长福宣读了两个圣旨,第一个将中山王徐达之子魏国公徐允恭赐名徐辉祖,另外改詹事府为詹事府,令致仕兵部尚书唐铎任詹事,左通政祝春、右佥都御史李文吉为少詹事;令黄子澄为朱允炆伴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