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鬼与蜮 > 第一章 金丝凤凰衣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一章 金丝凤凰衣

小说:鬼与蜮作者:春光公子字数:4987更新时间 : 2017-09-25 02:57:26
    我叫陆升,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把自己听到的见到的,常人一生都不会遇到的一些经历写下来,留着以后老了翻开慢慢看,没什么华丽的语言点缀,也不会写的太浮夸,毕竟我又不是作家,没那么多字典里搬来的好听词儿,我写的,除了真实,还是真实。

    估衣铺这个行当,现如今已经鲜有人知,也对,社会发展步伐太快,现代人想买件称心的衣服足不出户,掏出手机网购一下就能实现。

    估衣铺,也叫估衣行,也属于当铺的一种。

    估衣铺里面的衣裳大多都是富贵人家穿剩下的光鲜华丽却不再时髦的旧衣,也有一些是破落子弟为了糊口就拿着旧衣服到当铺典当,虽然开的票是“活当”,但是几乎没人再去回赎,所以实际上拿去典当的衣裳就成了“死当”。

    自古便有“典当”一说,典当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抵押贷款,但是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典当也分“死当”和“活当”。

    活当,顾名思义,就好比你拿着东西来,我给你换钱,咱签个契约,在约定时间内你不拿钱来回赎,这东西就归我了,我可以随意处置这物件,跟你再无关系。

    死当,就是当死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开票,你拿钱,再无回赎可能。

    一般来当衣服的不是破产了的纨绔便是富家小姐姨太太穿腻了的旧衣裳低价卖给当铺,其中也不乏毛贼偷了有钱人家的衣裳来典当。

    这些旧衣裳当铺一般加价卖给估衣铺,估衣铺进行简单加工再拿出来售卖,主要销售人群当然是买不起新衣服的穷人,有钱买新衣服谁还来捡别人穿过的旧衣裳?

    当年我家就经营着这么一家估衣铺,也是龙庙村里唯一的一家。

    因为是唯一的存在,村民也大多是没钱买新衣服的贫困人家,而且祖上又传下来一套裁缝手艺,就算旧衣裳卖不动,来店里扯糙布做衣裳的也不老少,所以这家估衣铺一直生意很好。

    铺子传到曾祖父那一辈的时候,正赶上大清朝垮台,溥仪皇帝被赶出BJ,袁大总统登基称帝,南北军阀混战,今儿个我打你,明儿就换成你打我,就拿龙庙村临近的金平县城来说吧,几番易主,这个大帅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被另一个军阀打跑了。

    总之那个年月,手里头有几条兵几杆枪就敢称个草头王,打来打去,吃苦的还是老百姓,今天这个大帅进了城,一阵掠夺,明天那个大帅再进城,百姓又是一顿遭殃。

    不是被抢略的百姓里没有敢出头反抗的,但是这个时候反抗,明摆着就是找死,脑袋再硬也挡不住子弹,爹妈给的这条命也不是拿去试验子弹结不结实的。所以每当军阀率兵来扫荡的时候,还真没有敢站出来充大个的。

    祖父名叫陆保德,自小就去了京城读书,据说他老师在朝廷里官居二品,曾经跟随曾国荃一起讨伐过太平军,后来在各种权力斗争中老谋深算明哲保身,所以没遭到清洗,但是也没有再升迁,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再升官,势力却还在。要不是清朝垮了台,加上时局动乱,忧国忧民却无力回天的老爷子没挺住一根麻绳自了尽,备不住我祖父也能借着老爷子的人脉走走仕途。

    树倒猢狲散,老师一死,祖父也没法待在BJ城了,正巧曾祖父也听闻京城的乱局,一封书信催促着祖父赶紧回家打理估衣铺。

    收到书信,祖父一刻也未敢耽搁,买了些干粮咸菜,简单收拾了一下便逃难似的上了路。

    七月份的北方很干燥,太阳也毒的很,清早出门,约莫走了三四个时辰,祖父便停下歇脚放茅。渴极饿极,掏出干粮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

    不是没钱雇副车马,都说沿路土匪绺子很多,专劫途经此地的有钱人,男的当肉票,女的压寨,车夫都不愿意走这条路。

    所幸一路没遇到劫道的土匪,一路风尘,快到奉天府的时候,碰见几个穿的破衣烂衫的逃兵,他们见到破衣褴褛的祖父,端着枪杆子反复盘问祖父有没有值钱的东西。这几个逃兵满身土灰,脸上也乌七八黑的,嘴唇也被风吹得干裂,比祖父更像是逃难的。

    祖父虽然读的都是圣贤书,却不是个迂腐的书呆子,早在这群兵油子靠近他的时候,就偷偷把装着值钱物件的包袱丢进了身旁的草堆里,身上只剩下几块大饼。

    没索到值钱的,却发现了大饼,这群大兵也是饿极了,两眼放光的夺过饼来便是一阵乱啃,踹了祖父两脚便扛着枪走了,祖父坐在地上,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逃兵里有个年纪小的,边啃抢来的饼边慢悠悠的走在最后,眼瞅着不远处祖父从草堆里拾起包袱离开,便回头偷偷跟了上来。

    剩下的几个灰头土脸的逃兵看到小逃兵走了,也见怪不怪,又不沾亲带故,一路上脱离队伍的多了去了,少一个人少一张嘴瓜分吃的,也都没有搭理掉队离开的小逃兵。

    祖父刚走出几步,觉得身后有人,便回头一望,只见小逃兵跟在后面,笑吟吟的看着祖父,祖父被小逃兵盯得后背一凛。

    “我看见你从草里拿出来一个包袱,你别害怕,我不抢你,枪里没子弹。”小逃兵似乎看出了祖父的心思,迫不及待解释。

    小逃兵名叫小豆子,才十三岁,细问之下,原来小豆子是龙庙村附近的金平县人,爹妈在李大帅攻城的时候带着小豆子出城逃难被人群挤散了,小豆子也因为李大帅兵力不足被临时抓了壮丁,小豆子听说自己的爹妈在逃跑的路上被炮火打死了,估计肯定是死了,要不然怎么会不来找自己?

    这一身破军服太显眼,祖父拿出一身自己的衣服给小豆子换上,虽然偏大,但是也总算有了个人样。

    那杆没子弹的破枪被小豆子随手一丢,骂骂咧咧的:这破烂废铁。

    一路也算有了个伴,回家之后小豆子也就留在了估衣铺子里打杂,对一个没了爹妈又颠沛流离的少年来说,有吃有喝又能学一身裁缝手艺简直做梦都不敢想。

    祖父学不来裁缝手艺,也不愿意学,所以就在铺子里当个掌柜的,收钱出账,偶尔也出去收几件旧衣服,早起开张,晚上打烊,慢慢的混日子。虽然政府总是苛捐杂税,当兵的也总来打秋风,但是日子也总算过得下去。

    按理说祖父已经二十岁了,早是该成亲的年纪,可是祖父偏不,来提亲的不少,祖父看都不看,有次曾祖父和媒人已经定了一户人家,但是祖父死活不从,硬是退了亲,气的曾祖父直跺脚,从此再也不提给祖父娶亲之事。

    曾祖父死了以后,估衣铺的生意也日渐衰弱,但是祖父也乐得清闲,街里街坊的来买衣服或者做衣服,对付给个仨瓜俩枣的只要不赔本也就那样了,自己跟小豆子能糊弄口吃的就行,没生意时,动一动祖上攒下来的老本儿打打牙祭也是常事。

    这天,祖父坐在柜台里看着托人从SH捎回来的古书,正品的津津有味时,一个穿着朴素的大汉走了进来,张嘴就问收不收旧衣服。

    小豆子上下打量着来者,布鞋布衣,黑色糙布的裤子上还打着两个补丁,一瞧就不可能拿出什么值钱的衣裳,但是还是问了一句:“收,啥样的衣服?拿出来看看。”

    这时小豆子已是十九岁,声音已不似几年前那般稚嫩,语气里透着不易察觉的生意人的精明。这几年来,小豆子和陆家虽无血缘却胜似亲属,特别是曾祖父去世以后,更是和祖父兄弟相称。

    别人都说,陆家养了一条好狗。

    “小娃娃,我没带来,我晚上再来。”大汉似乎看出了小豆子的不屑,说完便转身就走。

    祖父不是那种市侩的人,对着大汉的背影喊道:“哥,那我晚上等你来,你不来我不打烊!”

    小豆子很难理解祖父的谦恭,在他的眼里,这种穿着打扮都不像有钱人的人,怎么可能有拿得出手的旧衣裳。

    祖父说,有钱人又怎么会来我们这种穷地方。

    龙庙村很穷,连年战火无疑让这座只有百来户人家的村庄更加贫瘠。以前去县城的时候进出城门畅行无阻,现而今进城出城都要交钱,要钱不说,偶尔碰上看城门的大头兵脾气不顺也免不了遭到其盘剥毒打。

    以往祖父进县城的当铺收衣服的时候,除去成本还能剩两个嚼裹零嘴儿的钱,现在压根儿不敢进城,因为收衣服的钱还不够那群杂碎搜刮的呢。

    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没准儿哪天这生意就做到头了。但是有生意总比没有要好,苍蝇虽小也是块肉,我这样安慰着小豆子和自己。

    看着眼前这个在家里同吃同住六七年忠心耿耿的小兄弟,祖父不由叹了一口气,时局如此动荡,如果没了估衣铺,兄弟俩接下去该怎样生计?

    转眼天黑,估摸着大概八九点钟了吧,白天来过的大汉依旧没有出现,小豆子拿着门板准备打烊,正在这时,大汉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背上扛着一个大包袱,看起来鼓鼓囊囊的。

    只见大汉小心翼翼的将包袱放在铺子里待客的桌子上,回身关上了铺门,才坐下擦汗喘气。

    小豆子上前解开包袱,摊开来不禁眼前一亮,多年虽然经手的大多是当铺淘来的劣等货,但是长久以来积攒的经验告诉他,这些衣服不是寻常人家能够穿得起的。

    只见包袱里是一件女式麻衣小褂和两件看不出什么动物皮毛制成的大衣,一黑一白。不说这两件大衣,单看那一件小褂就能看得出衣服主人的衣品非同一般:粉红色粗布被金线精细的缝在一起,袖口也左右绣着宛然如生的菊花,后背到衣领处更是一凤一凰相互缠绕,凤凰附近纹着某些不知名符号,刺绣的材质自然是金线,而衣服前胸都是各种鲜艳的花朵,百花齐放,既妖艳又脱俗。

    “大哥,不知你这几件衣服的来处是?”祖父知道这种华丽的衣服应该不是大汉所有,便问了一句。

    大汉似乎不是很耐烦,摆了摆手说:“你们收不收,不收的话我再找其他地方。”

    此时祖父心里已然猜到这几件衣服不是正途来的,按理说这种东西不能随便收,一旦失主找了来,自己搞不好就要吃官司。

    但是这种好东西太少见了,何况铺子的生意这么惨淡,就算收来了自己留着傍身也好,毕竟这衣服上的黄金可是实打实的。

    既然有心交易,便没有谈不成的买卖。最终这几件衣裳被祖父以两块大洋的价格收了过来,简直跟白捡的一样,光这些金线的价值都不止一百大洋。

    时间总是不禁混,混着混着就又过去了几年。

    自打得了几件衣服以后,铺子里的生意是愈发惨淡,街对门开了一家成衣店,衣服比自家的质量好,一色的新衣服,价格也公道,据说是一个小RB子开的。

    这几年里祖父也成了家,但是无论怎么努力也还是没有个一儿半女,眼看着都快而立之年了,膝下还是没个子嗣,连临街的宰猪屠户刘三鬼这种挨千刀的去年都生了个大胖小子,祖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祖母也纳闷,嫁到陆家五年了,还是没能给陆家添个子嗣,也是干着急,该吃的汤药一样没少吃,四处打听的偏方也没少用,甭管有用没用,只要听人说好使,就死马当活马医似的试试看,几年下来,肚子还是没有动静。

    最后,夫妻俩也都灰了心了,没孩子就没孩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年,听沈阳来的人说,小RB子就要跟咱们国家打起来了,溥仪皇上又要登基了,好像登基地点就在沈阳。

    国家怎么发展跟我们这等小民没半吊钱关系,现而今这个国,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还管他哪门子国家?

    好吃不如饺子,站着不如倒着,除夕夜,辞旧迎新,祖母说,1931年的那个除夕,祖父吃了满满三大盘子饺子,我问她为啥记得这么清楚,她老人家瘪着嘴说,那年“九一八”,在东北一向威风的张少帅遇见鬼子就完犊子了,RB人都打进家里头来了还他娘的只顾着看戏。

    国运日衰,溥仪在RB人的扶持下在“伪满洲国”做了个傀儡皇帝,东北三省,被鸠占鹊巢。

    国民政府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不想法子遏止RB人的挑衅和野心,却忙着“剿共”,四处宣扬“C匪”的危害,但是百姓都明白,C匪可没像小RB那样毒害老百姓。

    这一年,小豆子成亲了,对象是对面成衣铺家里的女儿玉秀,看模样倒是清秀,但是祖父总觉得那女孩子看起来透着假,假声假气的,笑起来都好像伪装出来的一样。

    但是小豆子像着了迷似的对人姑娘好,千金难买我乐意,旁人也不好说什么。小豆子打小没有父母,跟着祖父十几年,跟自家人一样,长兄如父,祖父祖母也就作为家长操持了这门亲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