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朱明 > 第109章练饷和税金一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109章练饷和税金一

小说:朱明作者:二月嘲风字数:2446更新时间 : 2017-10-12 22:53:24
    叶宗青被说服,暂时让朱顺明在黄州府推行他那一套。叶宗青倒想看看,这个令方孔炤有几分无奈、有几分推崇的朱顺明到底能就将黄州变成什么模样。

    难道一个武夫比自己这个进士出身的饱学之士更懂得治理地方?叶宗青有几分不服气、有几分想看笑话、也有几分期盼。

    ………………

    朱顺明用包税的方式从叶宗青手中获得了整个黄州府的征税权,从长沙府调集了大量文书、小吏和税丁,成立了黄州发展司。

    发展司先是发出通告,要求商户必须办理全新的营业执照,接着号召广大商户为国纳税,征缴练饷。

    商人们并不理会这个新出现的衙门。知府衙门都没有发声,一个不知名的小衙门谁去理会?

    朱顺明在进驻长沙、要求商户纳税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如今黄州府的情况与当初的长沙府有些不同。

    在长沙府进行新政时,朱顺明可是大开杀戒,狠狠的惩治了一番长沙府不愿纳税的商户刺头。但当时长沙府城外还有暴民四处作恶,而且朱顺明也是借助暴民的名义对这些不听话的商户进行见不得光的血腥屠杀。

    说实话,当时朱顺明的作为多少有些上不得台面。到现在,朱顺明气势已成,讲究的是堂堂正正用大势压人。因此,朱顺明在黄州府征税相对平和许多。

    黄冈县城西面和南面是长江,是黄冈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也是黄冈活物、人员进出的主要通道。沿长江往上就是武昌,往下就是蕲州、江西九江等地。

    朱顺明在黄冈上下游的长江水道上设立了水路厘金局,对过往船只收取厘金。

    有水路厘金局必然有陆路厘金局。

    黄冈往东是罗田、安徽安庆等地,往北是麻城、黄安、河南信阳等地。

    朱顺明在东面的巴驿镇设立了巴驿厘金局,在北面的回龙山设立了回龙山厘金局。

    同时派出税丁和兵丁,在黄冈各地陆路、水路不断巡逻,严查过往货物。

    既然朝廷不让征税、既然太祖皇帝说过“皇家与士大夫共天下”,朱顺明就另辟蹊径,不再在“税”这个字眼上耗着,而是打着“练饷”的名头,进行征税的事实。

    练饷可是当今皇帝厘定的特别税捐,以此为由头,至少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

    当然,厘金局收取厘金不是乱收,而是根据货物应该缴纳的税金进行收取,等于变相征税。

    凡是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没有纳税凭证的商户货物进出都要缴纳相对高昂的厘金和罚金,让黄冈当地的商人、官僚大为恼火。

    经过几次流血冲突过后,商人们知道硬来不行。毕竟朱顺明的军队将几十万流寇打得落花流水,将流寇残部赶出湖广,他手下如狼似虎的兵丁可不是吃素的。

    “罢市,”黄冈县最大的粮商钟鼎相叫嚣道:“区区一个总兵,不在武昌待着,跑黄州乱来,拿着皇命戕害百姓,咱们不能屈服。罢市,将事情闹大。一旦民众没饭吃,就会知道姓朱的不是好人。到时候,咱们一鼓动,老百姓就会主动将姓朱的赶走。”

    钟鼎相背后有荆王朱慈烟的势力支持,平日里说话办事都有些跋扈。

    一众盐商、丝商、茶商、布商均附和。这些商人在流寇肆掠的时候都躲藏在县城中,受到的损失并不大。

    因此他们对流寇没有切肤之痛,对朱顺明征收额外的练饷十分抵触,对朱顺明和他的军队没有直观的了解。

    一夜之间,黄冈县城几乎所有店铺都关门歇业,尤其是事关民生的粮店、油铺、百货店等店铺全都打出“因故歇业”的告事,紧闭大门。

    只有瓷器店依旧开门。

    朱顺明在十字大街闲逛,见往日热闹的大街冷冷清清,脸上冷冰冰的,没有表情。

    走到“景德镇瓷器铺”店门口,朱顺明露出些许微笑,踱进店门,好奇的大量着。

    “掌柜的,外面店铺都关门歇业,为何你的店子还开业?”

    掌柜笑得有些勉强,轻声道:“咱们景德镇瓷器没有加入黄州商会,商会没有通知本店。”

    朱顺明没有再追问,转身挑选瓷器。

    同黄州相邻的江西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有名的瓷器产地,尤其是浮梁县的景德镇。

    朱顺明用心参观打量这些凝聚了整个民族精髓的精美艺术品,很为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所镇服。

    古朴大气的摆设、精美的青花仕女瓶、薄如蝉翼透光的酒器……就连日常使用的瓷碗瓷盆看上去都像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好东西呀。”朱顺明不由的感叹着:“还是老工艺震撼人心呀。”

    瓷器是明朝中国出口海外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为中国带回了大量的金银财富。甚至现代国际上中国的英文名字都是以“瓷器”为名。

    在朱顺明的计划中,瓷器、茶叶、丝织品、棉织品、武器等是他准备用来出口换取金银和战略物资的重要商品。

    朱顺明往东南发展,江西的瓷器是他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如今在黄州见到不受当地商人器重的景德镇瓷器,朱顺明性起,认真查看起来。

    见朱顺明赞叹店中瓷器的精美,掌柜顿时高兴起来,道:“那当然,烧窑的师傅都是有三十年经验的老把式,不合格的瓷器咱们压根不让出窑。”

    “不错,这就是工匠精神。”朱顺明赞叹道。

    老掌柜更加兴奋。说到性起,老掌柜靠近朱顺明,低声神秘道:“别看黄州商会那些人如今闹得欢,最终还得俯首低头。如今的湖广朱总兵可不是好相与的。”

    “哦,你怎知道?”

    “我东家在扬州有店铺。据他说,两年前,在扬州发生过一场惨烈的盐粮之争。扬州盐商、粮商在那场商战中损失惨重,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商战的另一方是长沙府的商人,幕后主使就是当时还是长沙卫卫指挥使的朱顺明。”

    “如今朱顺明高升为湖广总兵,商场实力恐怕更胜一筹。黄州商人想要同他斗?自不量力。”

    掌柜轻蔑一笑,有些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骄傲,有种想看热闹的促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