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朱明 > 第30章稻草人三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30章稻草人三

小说:朱明作者:二月嘲风字数:3869更新时间 : 2017-09-22 23:12:36
    “老爷,老爷,王府贴出告事……”小厮跌跌撞撞跑进来,十分兴奋的喊叫着。

    “注意言行,大呼小叫成何体统?何事?瞧把你乐的,王府发银子了?”李体明严肃道。

    小厮不以为意,兴奋道:“老爷,你瞧,真的发银子了。”

    “哦?”李体明有些意外。铁公鸡拔毛了?他接过告事,认真研读起来。

    “……自太祖驱除蒙元鞑子,建立汉家大统,我朱明与民休戚两百余年。今天灾人祸,朝政艰辛,吾等皇家子孙当为表率。”

    “为国筹饷,现将武冈州部分铺面出售。”

    “为广开税源,本州所有商路均可自由进入。”

    “为天下做表率,王府所有田地产出均需缴纳同等税赋。希各官家举人为国尽力,按实际田亩缴纳税赋。”

    “现今天下纷乱,本州兵力外调,守卫空虚。本王特调遣城步巡检司兵马入驻,担负守卫、收税等职责。”

    “世易时移,穷则思变,王府不日将出台新规,望本州百姓互相告知,切莫懈怠。”

    “………………”

    李体明感到不可思议,岷王府真的拔毛了?出售店铺、放开商路、田亩纳税,每一样都是岷王府捞钱的门路,真的让利于民?真的为国筹饷?

    城步巡检司?李体明倒是听说过。前不久还同王府的船帮剧烈碰撞过,听衙差说船帮吃了不小的亏。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船帮谈不上大恶,但欺行霸市毁尸灭迹的事做过不少。仗着王府这个靠山,船头袁有志连李体明都不放在眼里。

    不过,王府敢于调动巡检司的兵力,这可与大明朝的藩王政策不符呀。

    ………………

    城步巡检司进驻武冈,立刻把守城门,占领城墙,占据武冈千户所的军营;进入王府,将王府卫队关押看管;所有县衙全都被巡检司控制。

    李体明又惊又怒,岷王真的要反?

    “在下朱顺明,久闻李知州大名,今日才来拜访,还请恕罪。”朱顺明拱手施礼道。

    要进入武冈,朱顺明对武冈州大大小小的关键人物都做过调查。

    李体明刚直不阿忧国忧民,是那种有理想抱负却不死板的读书人。与其说他忠于大大明,不如说他忠于百姓,忠于自己的理想。

    人都有追求。有时候追求就是弱点。财、色、名、健康……人生在世,总有一样割舍不下。

    李体明信奉心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李体明不是威逼利诱就能让他屈服的。因此朱顺明打算与他单刀直入,直接推广自己心中的经世致用学说。万一……大明不多一个死在任上的知州。

    “朱魔王?”李体明大怒道:“汝一介布衣,见到朝廷命官居然不下跪?不怕本官治你不敬之罪?”

    朱顺明笑道:“我本敬你是个明事理的好官,何必惺惺作态?如今武冈州都是我的人马,李知州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

    “你想造反?”李体明大怒道:“本官饱读诗书,世沐皇恩,绝不会与尔等同流合污。”

    “我不造反,”朱顺明要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现如今大明民不聊生,烽烟遍地,你可曾想过为何会如此?”

    “你说你饱读诗书,崇尚心学,你可曾做到知行合一?大明已经病入膏肓,你可曾想过给他下一副药?难道你眼睁睁看着大明衰弱下去,被野蛮的建奴夺得天下?”

    “一派胡言,就算大明衰弱不堪,岂是弱小的建奴能够奴役?”李体明大义凛然道:“本官就算经世济民,也不会同尔等乱民同流合污。”

    “眼见为实,你还是去城步县城看看,再下结论,我的经世致用之学可否在武冈州推广。”

    “本官倒要看看,一年时间,尔等能将城步县治理成江南不成?”李体明也很好奇朱顺明的自信到底来自何方,城步县城是否真的大变样。

    再说形势比人强,整个武冈州都落入朱魔王之手,自己无兵无将,如何反抗得了?倒不如如看看,是否真能找到一条拯救大明的新路。

    观朱魔王大军进城,秋毫无犯,比之卫所兵强过百倍;看他言之凿凿自信满满,当有几分资本。

    ………………

    朱顺明全面接管武冈州行政军事财政,打的是岷王府和李知州的名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最重要的改革是税制改革。

    大明法定税收其实不重。

    农业税没有超过一成,商税三到五个点。原本有比价高的茶税和矿产税,随着阉党的垮台,被称之为“恶税”而取消。

    不高的税收为何逼得广大百姓无以为继揭竿而起?

    因为这个税率都是“平均”。任何东西一平均,就失去了意义。

    富二代有十个女人,你一个也没有,平均一下,你有五个女人?

    马首富有上千亿,你一毛钱都么没有,平均一下,你有五百亿?

    大明同样如此。

    皇族与士大夫共天下。太祖一句话,士大夫阶层(官僚和举人)都免税。

    汉人是最狡黠的。朝廷政策的空子被发现,大量田产投献到士大夫名下。投献者得了蝇头小利,肥了士大夫,损了朝廷利益。

    只是苦了自耕农,沉重的税赋压到了他们身上。

    田赋、徭役、辽饷、剿饷、火耗、低卖高买(张居正一条鞭法,将税赋、徭役折合成银两,方便朝廷收税,但对自耕农是个沉重的负担。每到纳税季节,农民必须低价出售手中的粮食换取白银纳税,到青黄不接时期,又必须高价从粮商手中购买救命粮。一进一出,盘剥不少。),压得自耕农喘不过气。

    农民辛苦一年,到头来还不够交税,不少农民放弃田产,宁可流亡乞讨。遇有强人振臂一挥,自然从者云集。

    大明建国初期,一年财政收入超过四千万两(折合白银。当时上交的是实物,官员薪俸也是实物);到崇祯年间,岁入锐减到四百万两。

    人口增加,岁入减少,肯定是税收制度出了问题。

    朝廷没钱,军备一度松懈,关外建奴兴起,增加辽饷,北方造反,增加剿饷,造反的人更多,增加练饷,彻底将大明推向死亡。大明就这样被金钱给逼死。

    朱顺明看到了大明税收制度的弊端和危害,第一改革的就是税制。

    税制改革的关键是人人纳税。大明朝廷没钱,但士大夫阶层就没一个穷人。

    只要考取举人,立刻有大把的人前来投献土地、家人(没错,就是家人。投身举人家,拜举人为干爹,可以免徭役),更别提考取进士当官。

    从别人口袋里掏钱,自然不是件轻松事。好在朱顺明找了岷王当这个稻草人。

    岷王府贴出《田地税制改革章程》,整个武冈州顿时沸腾起来。普通百姓自然叫好,利益受损的士大夫们个个义愤填膺。

    没有不流血牺牲的改革。谁流血谁牺牲就要看大棒握在谁的手中。

    紧接着知州衙门贴出《田亩丈量通知》,武冈州、城步县所有田地均需重新丈量,对于没有田契地契的无主之地,一律收归朝廷。这个规定让大量隐藏不报的田产无所遁形。

    《通知》网开一面,让土地的实际拥有者在正月之前来衙门办理地契,逾期后果自负。

    岷王以身作则,将平日里大量隐藏的田地都上了地契田契,公布了田地数量,承诺到时依章纳税。

    朱顺明派出兵丁,参与田地丈量,重新编制黄册,对于迟迟不肯上契的田地毫不客气的收归朝廷,流血冲突发生过好几十起。

    到二月底,朱顺明将整个武冈州、城步县的田地全都捋了一遍,两地可耕种面积达到三十万亩,年产水稻一百二十万石以上。按十税一,光田产就能收税二十余万两。

    大明不是没有家底,而是财务制度太差劲。

    这还是偏僻的山区,换到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这样的产粮大区,岁入岂不是更加惊人?

    现在才二月,农业生产还没开始,农税只是预期,在农业上还需要投入,而不是搜刮。种子、农具、水利……都是前期投入。

    能够收到现银的工商业。

    岷王府紧接着贴出《商税改革章程》。《章程》大幅度提高了商税费率,从三五个点提高到十个点起步,诸如娱乐业等特种消费税提高到五成,茶税三成、奢侈品(首饰、高档瓷器、湘绣、精美马车等)更是税率高达八成。

    这下如同捅了马蜂窝,商人们纷纷反对,罢市、上告、疏通、撤离……手段不一而足。

    毕竟田税缴纳有个缓冲期。现在才二月,到缴纳田税还有大半年,地主们的反抗情绪不是特别大。

    商税就不同。章程一下,立刻就要真金白银的掏出来。现钱难舍,商人舒服日子过惯了,一下叫他纳税,从口袋里掏钱,自然不乐意。

    朱顺明手握重兵,丝毫不急。只要不动武、不损害旁人利益,对于商人们的举动朱顺明一概不管。罢市也好撤离也罢,不违反律法一概没事。

    岷王府占据了武冈州五成铺子。这些铺子照常经营,并且主动办理营业执照,主动缴纳税赋。

    其余商人罢市撤离,不仅没有造成市面混乱,反倒使得岷王的铺面生意更好。除去税收,这些店子赚得更多。

    有商人既不办理营业执照依法纳税,又开门继续经营,朱顺明就不客气了。

    巡检司兵丁上门,抓人、封铺、罚款,有反抗的还会判刑入狱。几下一折腾,商人们顿时老实了。

    想要在武冈州经商,就必须老老实实按朱顺明的律法来,胳膊拧不过大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