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大宋仙魔录 > 第二十一章:阳明心学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二十一章:阳明心学

小说:大宋仙魔录作者:庄伯微字数:3771更新时间 : 2017-11-20 20:35:50
    “呵呵,王先生,山长说您喜欢清净,小人便带您来了这里,山居简陋,这一间已是书院里剩下的居所中最好的一间,希望先生不要嫌弃。若是您还要添些什么,直接吩咐小的去买就行!”

    在陆放翁家中用过晚饭,陆小安便带着李修元来到了书院南边的一间客舍中。

    “呵呵,这里已经很好了,什么都不缺,多谢小安先生!”天色将暝,李修元打开轩窗,在房中细细看了一番,向陆小安抱拳相谢。

    地方宽敞,装饰古朴,周围也很清净,卧房中摆着一张床塌,床上放着厚厚衾被,中堂摆着一张木桌,三把竹椅,书房里搬来了许多儒学经典,墙上也新挂上了几张山水画,看起来十分清雅。

    “王先生喜欢这里就好!”陆小安轻笑一声,躬身告退。

    李修元走进书房,端坐在书桌旁,开始翻起了儒学的经典,四书五经和历代名家的经义释读都有。

    这些儒家经典都是陆放翁的平日里喜欢阅览的书籍,上面还写了一些小字批注,想来是陆放翁刻意为之。

    李修元一边翻阅着儒家经典一边还在沉思,初代儒圣是天道斩出的善尸,走人间教化之道,当世洛阳的二程已亡,朱熹和陆九渊还未出世,理学和心学都可以成为自己立身儒学的大道之基,不过是看那一个更契合自己的天性而已。

    其实,李修元想要传承的儒道,在他来崇绮书院之前,就已经想好,否则他也不会作灰衣黑帽中年人装扮,又化名为王云了。

    王云即是王守仁,因王守仁年轻时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中修行道法,自号为阳明子,因此他也被后世的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李修元的儒道之基便选择了阳明心学。

    第二日一早,日头高升,书声朗朗,陆放翁在学子们一阵清亮的读书声中,带着李修元来到了前院的学堂。

    崇绮书院连同陆山长,一共就只有三位先生,收容的学生也不过八十三人,大多都是上不起临安府学的寒门子弟。

    书院占地约四五十亩,将崇圣殿,讲堂,藏书楼,廊房和三位先生的居所加在一起,也不过有三十多间房舍,院外还有十多亩书院的属田,这些就是崇绮书院的所有财产了。

    整个书院的田产和房屋都是陆放翁用他自己积攒下的多年俸禄买来,如今他无官无俸,又无其他营生,就算竭尽全力也只能勉强维持书院的运转,境况显得很破败。

    “陆山长安好!”学堂中的儒生一见陆放翁走来,立即躬身问好。

    “诸生安好!”陆放翁轻笑着摆摆手,向身边一指将李修元介绍给了甲字班的二十一人:“这位是老夫的旧友,绍兴王云王伯安,也是老夫为你们请来的新先生,以后便由王先生接替老夫之职,来为你们甲字班授课了!”

    甲字班的二十一名儒生算是崇绮书院中的佼佼者,之前李修元见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赫然也在其列。

    “陆山长以后不再为我们授课了吗?”一听到陆放翁的话,祝英台立刻站起身,惊声问道。

    “是啊,山长,我们不要什么新先生,还是由您来授课吧,您可不能丢下我们啊?”又有数名儒生站了起来。

    之前这些甲字班的学生都是由陆放翁亲自教授的,如今听闻要换一位新来的王先生,众学子们自然十分不乐意。

    “呵呵,诸生请坐,如今老夫年事已高,心力也渐渐不足,无法再继续教授大家,还望诸生能够体谅。

    不过大家放心,王先生的学问远胜老夫,由他来为你们授课,老夫很心中十分满意!

    以后,你们若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到老夫的居所中去找老夫,老夫虽然不再为你们授课,但仍然是你们的山长啊!”

    陆放翁带着一脸和煦的笑意,看向学堂中的众学子。

    “山长说的对,如今山长已有年岁,我等不能只顾自己的学业,让山长如此操劳!”梁山伯站起身来,对着众人道。

    众儒生虽然不舍陆山长辞课,却也没有再挽留,只是看向新来的王先生时,神色中都流露出一丝不满。

    陆放翁将在场诸生安抚住之后便退了出去,将学堂留给李修元。

    李修元站在三尺讲台上,心情倒也十分平静。

    只听他轻声笑道:“在下王云,别号阳明子,你们可以称在下王先生,也可以叫在下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安好!”学堂中只有三名儒生回了他,其他人都在看着祝英台的眼色行事,见祝公子默然不语,他们也不回话。

    李修元淡然一笑,抬手向回话的那三人一指:“你们叫什么名字?”

    “回先生,学生梁山伯!”性子敦厚的梁山伯肃然回道。

    一名性格慷爽的英挺少年起来笑着道:“嘿嘿,回先生,学生宁采臣,与先生乃是同乡!”

    “回王先生,学生鲍仁,乃是一名齐人。”鲍仁站起身来,神色有些拘谨。

    这是一名身材清瘦的俊秀少年,穿一件洗的发白的青色儒服,一看便知此人家境十分窘迫。

    李修元对着三人点点头,表示记下了他们。

    学堂中其他的人看着梁山伯三人的际遇都有些后悔,早知道之前我也向王先生问好了,这样先生也会记住我的名字了吧。

    李修元如今这般庄重威严的清奇形貌,对这些甲字班的众位学子还是很有杀伤力的,他们预期中学识渊博的先生就该长成这样,更何况,这位王先生可是得到过陆山长的推崇的,那必是有真才实学的大儒,若是能时常得王先生提点,肯定会学业大进。

    “圣人常言,教化之道在于有教无类,具体实施则要因材施教。在下如今为人师表,便要遵从圣人之言,不知诸生到书院进学所求为何啊?是想求个功名前程日后入仕为官还是想要继承先贤之道成就一代名儒?”李修元环顾学堂众人,又看向梁山伯笑道:“山伯,你先来说说!”

    梁山伯一愣,赧然回道:“学生没有先生说的这么大志向,家母把学生送到书院来,就是为读书识字,学些算术,好让学生以后回乡做一名账房先生!”

    众儒生都大笑,李修元又问道:“那你自己呢?如今你的志向为何?”

    “学生愿做一方县令,为百姓做些实事!”

    “一方县令?山伯不嫌官小?”李修元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梁山伯连连摆手:“不不不,以学生之能,最多就只能做一方县令。”

    李修元又问宁采臣:“采臣有何志向?”

    宁采臣笑道:“哈哈哈,学生乃是俗人,做梦都想要金榜题名,官呢自然是做的越大越好。”

    众儒生又是一阵大笑。

    “鲍仁你呢?”李修元看向他问道。

    “学生进书院也是为求取功名!”鲍仁回道。

    李修元并未对三人的志向做任何评价,只自顾自的说道:“诸生相从于此,都带着一颗求学之心。在下学识浅薄,怕不能给你们很好的帮助,就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这四件事都很重要,你们听仔细了,不要疏忽怠慢。

    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责善:“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李修元对诸生说的话,取自于前世记忆中,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后,所写下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也是阳明先生对儒生治学的看法。

    祝英台的身体渐渐挺直,细细的听着王先生的传授。其他的儒生也被李修元的治学之法折服,心中暗暗赞叹。

    只听祝英台道:“先生刚刚说了自己的治学之法,学生受教,恳请先生传授您真正的学问。”

    众儒生也一起向李修元看来,眼中带着渴慕。

    陆山长擅长史学,乙字班的方琼先生擅长辞章之学,丙字班的陈珣先生擅长格物之术,也不知这位受陆山长推崇的王先生身怀何种惊人的奇学。

    “呵呵,儒家之学,先贤之道传下来约有八字,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李修元看着众儒生笑道:“不过依在下看来,正心诚意作为一种修养方法由先贤们说说也就算了,格物致知的解释却有些谬误!”

    “什么,王先生竟然在质疑先贤之道?”众儒生心中惊骇,连性格慷爽的宁采臣也有些惊愕,只有祝英台流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只听李修元又道:“先贤们说要先格物才能致知,在下却要说知乃自性,不必向外部格物穷理,格为正,格物便是正心,一切要返求自性,只需致良知即可,而致良知向外延展,则为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并非是我知道这个道理,却做不到,而是那些你做不到的事,并不是你真正知道的事。”

    “致良知的依据莫不是孟子所言的人之四端?”

    “知行合一,先生可否详细解说?”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李修元看着学堂中的众学子笑道:“这些便是在下的全部学问了,以后的时日,在下会为诸生详细讲述心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