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黄蒿之内 > 第一百八十一章 金鼎山的交谈(一)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一百八十一章 金鼎山的交谈(一)

小说:黄蒿之内作者:纸堆下的骨头字数:4393更新时间 : 2017-08-14 20:31:50
    崇祯五年十一月,陕西盘踞数年的东川流贼在官军的征伐下终于覆灭。三边总督洪承畴留下了数支人马巡视,防止不法分子再次在东川复起,其他诸路人马各自回调驻地。

    只有临洮总兵曹文诏等少数几支部队,继续率军南下,追击之前流窜进西安府的流贼。只要把这伙逃贼清除干净,陕西的流贼之乱基本上就可以宣告终结。

    而延绥西路靖边坐营都司张孟金,并没有被选入南下追击的部队。西路兵备道戴君恩收到了边墙之外明军夜不收的探报,有达贼两百余骑出现在边境外十余里的地方。

    戴君恩担心会是蒙古入侵的前奏,就连忙召回了张孟金这支精锐部队。

    张孟金收到消息之后,就放弃了先回到金鼎山的想法。而是带着手下的人马直接回到了靖边营驻防,并且立即周绍腾和范顺疆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哨骑头领出墙打探。

    这段时间延绥西路的边墙外的蒙古人,并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因为插酋虎墩兔(林丹汗)在本年四月为了躲避后建虏的征伐,已经带着他的部众再次西迁,不能带领人马来骚扰延绥西路的诸多军堡。

    之后建虏在大同宣府之外,袭击了明朝的边堡就选择了撤退。河套地区就剩下了一些蒙古人的小部落,他们即使能骚扰某一个明朝军堡,也没有力量继续深入腹地。

    这给陕西带来了不少好处,一是在这段时间以内,可以不用担心边墙外出现大规模劫掠。二就是那些令人尴尬的蒙古抚赏银问题,暂时可以不用再继续烦恼。三就是边镇的精兵可以南下,开始对陕西各处的流贼进行清剿。(注一)

    现在东川流贼已尽,所以戴君恩等人以为他们的好运终结,蒙古人又开始闹起来了。可是等到周绍腾等人,带着打探到的消息回来之后,所有人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原来那伙蒙古人只是一个百来人的小部落,他们只是在马匹上放置了一些草人,就吓唬住了明军瞭望的哨骑。

    而且这伙蒙古人在之后就选择迅速离开了,周绍腾和范顺疆他们手下的哨骑在哨探任务里,生擒了一名殿后的游骑才问出了实情。

    既然威胁的警报解除,西路又回到了之前的太平日子。

    张孟金等人则是在靖边营进行休整,一些在之前战斗里受伤的人员则是在经过一番诊治后,就送到了金鼎山进行调养。

    余保成和魏和永在高家畔抓到的那名流贼,也带着他的弟弟被送来了金鼎山。

    ……

    “杨大夫,我弟弟他的伤势如何了?”看到金鼎山的大夫已经完成了诊疗,同样趴在床上的赵冉就开口询问了起来。

    “他的手总算是保住了,这阵子伤口千万不要碰水。再给他吃上一些好吃的,平常也记得给他换药,二十天以后就应该没什么大事了。你不用这么担心,小心把伤口给撕裂了。”

    杨大夫一边收拾他自己的药箱,一边开口回话宽慰,同时还制止了赵冉幅度有些大的动作。

    听到自己弟弟已经没有大碍,并且还顺利保住了他的胳膊,赵冉开心的说道:“大夫您真是神医啊,我们兄弟一定会记得您的大恩大德。”

    “这是寨子里秀才头领的吩咐,我也只是听命行事而已,你还是去感谢秀才头领吧。你自己也别忘了换药,你的伤其实也挺重的,不要独自强撑。至于养伤吃的补品,秀才头领应该也帮你准备了一些,你就不用烦恼,只要尽快养好伤就行了。”

    这名金鼎山姓杨的大夫,名字叫做杨晓东,实际是出自艾蒿巅。虽然他人比较年轻,但是医术方面在整个保安县,乃至旁边的安塞县都是出类拔萃的。

    而且他为人谦和,他的病人不管身份是头领还是奴仆,对谁都是和和气气的,所以金鼎山上下都很喜欢这位年轻有为的大夫。

    他这次收到张孟诚的委托,来给新来到寨子里的降丁兄弟疗伤,表现地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即使对方是刚刚加入山寨的降丁,他也没有任何不敬之处。

    “确实应该谢谢寨子里的千户大人,之后我会再次表示谢意。可我们兄弟毕竟是大夫您治好的,虽然现在我没什么能答谢的财物,但是这份情我们兄弟俩一定会记住,以后肯定要找机会报答大夫您。”

    赵冉认真表示大夫对自己有大恩,以后自己一定会报答,现在甚至不顾伤势打算爬起来给大夫磕头。

    “别乱来,小心你的伤,这点虚礼真的不必了。”

    杨晓东坚决地制止了赵冉的动作,好不容易才把对方安抚住。不过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办,不能再待在这里,所以他接着又开口说道:“若是之后发现出了什么状况,可以过来找我,现在我还有其他事情,就不打搅你们兄弟休息了。”

    “大夫慢走,我就再送送您。”赵冉没有在意自己还有伤在身,不顾大夫的劝阻,还是把杨晓东送了出去。

    “小心你的腿伤,别乱来啊,好了、够了,你赶快趴下,要不然我可就生气了。”杨晓东好说歹说,终于把对方劝了回去。为了避免再闹出什么事情,他赶紧离开了这里。

    看到大夫离开后,还趴在床上的赵冉挪动身子,来到了他的义弟身边问道:“细娃子,你觉得怎么样了,大夫说你的胳膊保住了,你不用再担心自己会成为一个残废。”

    “哥,我好很多了,你不用在意。你身上也受了伤,还是好好休息一下吧。”伍荃芜也听到了大夫说他的手保住了,所以他十分高兴,语气相比以前要轻松了很多。

    “哥已经没什么大碍了,杨大夫的医术很厉害,现在哥的身上也不疼了。”虽然赵冉的话有一点逞强,但是他确实已经没有大碍了。

    赵冉觉得这些日子里,他真的好像是转运了。之前在高家畔的半山腰看到有官军瞄准自己时,他差点以为自己就要被官军的鸟铳给干掉。

    可是在铳声过后,死的却是自己身边的头领雕翎箭。自己唯一出现的不适,就只是被雕翎箭身上喷出的血给溅到了眼睛。即使在之后的战斗里,自己身上中了几刀,但是都不是致命伤。

    哪怕就是被余头领扎穿了左右小腿的那两刀,也就是刚挨刀子那时疼的比较厉害,自己之后的行动也不太方便。而且余头领手段高明,有意避开了他的要害。

    所以虽然当时自己看上去挺惨的,但是后来腿上的伤反而是最不用担心的。现在又被杨大夫治疗了之后,赵冉觉得自己两条腿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恢复正常了。

    当时生擒自己的两名官军军官,在之后也没有杀死自己。而且还因为把总余头领的赏识,兄弟两人都得到了官军的治疗。

    甚至还通过求情走关系,为自己和细娃子向三边总督洪承畴处求到了两张免死票。

    现在为了进一步养好自己和三娃子身上的伤,居然就这样被直接送来了金鼎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而不用再担心官军的追杀和自己的生计,这真的就像是梦里才会有的事情。

    “赵冉,你现在方不方便。我是老陈,你方便就吭个声吧。”这时余保成手下的顶上烟陈伟利来到了门外,他对着屋子里的赵冉喊了起来。

    “没事,陈大哥你进来吧。细娃子,陈大哥来看咱们了,等下记得要打招呼。”在回应了陈伟利以后,赵冉接着又嘱咐了细娃子一句。

    “杨大夫的医术不错吧,他可是把艾蒿巅那位神医最得意的弟子,咱们山寨的头领们废了好大的力气才请来的。”

    进屋后的陈伟利看到两兄弟的精神不错,也就夸耀起了金鼎山的军医。陈伟利右手吊在胸前,上面绑了几块木头固定。在之前高家畔的战斗里,他因为流贼的攻击而右手出现了骨折,所以他也被调回金鼎山修养。

    “确实不错,我们兄弟俩都感觉好多了,真的是多谢头领了。”

    “陈大哥你好,我感觉自己的胳膊好很多了,谢谢你来看我。”

    赵冉和伍荃芜两人接连向陈伟利表达了感谢,让顶上烟心里感觉还不错,所以他就拿出了一直藏在身后的慰问品说道:“你们兄弟俩养伤需要补品,来看看我给你们带什么来了。”

    看到陈伟利突然拿出一包东西,赵冉有些疑问地说道:“陈大哥,你这是……?”

    “这是秀才头领,哦,也就是千户大人让我带来的,里面是一包处理好的肉干。他知道你们身上现在没钱,又需要一些好吃的补补身子,这些东西你们平常就当零嘴好了。吃正餐的时候,会再给你们送来一只炖鸡。你们可有口福了,这些都是当初千户大人养伤时,大当家特意搜集的。”

    陈伟利现在是余保成手下的心腹,自然就知道了赵冉之前的表现。陕北大家都最敬重有气概的汉子,虽然已经知道了赵冉实际是湖南人,但不影响陈伟利对他的佩服,所以他主动向还在商谈的余头领和秀才头领要了这份差事。

    “这怎么好意思呢,千户大人真是客气了,陈大哥要不要也吃一点。”陈伟利对赵冉有颇多的照顾,所以既然有了好吃的,赵冉觉得也应该报答一下对方。

    “你们现在身无分文,我就不占这些小便宜了。另外我媳妇那整理出了一些旧的衣物,之后我会给你们送来,都是一些用不上的东西,你也就别和我客气了。”曾经的环县土寇顶上烟,现在却是一名很体贴人的官军,世事的变化真叫人感叹。

    PS:注一:抚赏银起因于隆庆和议,明蒙之间互市贸易时,蒙古人的使者也会来到大明边境。起初只是一些疆臣临时给的赏银,而蒙古的贵族们也因为这些钱约束了自己部众的行为。后来这个东西就发展成了定例,但因为明蒙两方实力的变动,抚赏银不时也显得很尴尬。

    其实在蒙古人的视野里,比如《阿勒坦汗传》和《黄金史纲》里,明朝给阿勒坦汗也就是俺答汗的封号,是“尚”(ergükü)封号,而非“赏”(kürtegekü)封号。对于明朝提供给蒙古人的物资,也是具有强烈优越感地认为是“贡赋和租税”(alba tatalγ-a)。所以一旦明朝不按定例给钱,边境上燃起的狼烟就会冒起来了。

    明朝官方的视野,自然是与蒙古人相反的。但是这些虚浮的说法,并不代表所有大明官员乃至皇帝都是傻子。他们自然知道抚赏银有尴尬的地方,但是这个东西对于影响松散的蒙古人游牧联盟来说,有时候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像是约束部分蒙古贵族,压制住其他对大明抱有攻击性的蒙古贵族。

    同时这个尴尬的东西,也确实能维持边境上一定的和平。所以抛去没大用的面子,以务实的观点来看,明朝并没有完全舍弃这项措施。不过因为后来明朝财政日益枯竭,这抚赏银的发放也时常拖欠。

    举个例子介绍会更详细一点,万历二十九年至崇祯三年,共欠顺义王卜失兔抚赏银5,794,723.144两银子。五百多万两还只是一个被林丹汗压制住的卜失兔,其他的蒙古贵族又会有多少。

    后来林丹汗公然向朝廷要钱,也让崇祯气愤不已。像是孙承宗、袁崇焕都对该项作出过评论,在明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吐槽这种,已经实质演化为花钱买和平的事情了。说的太多了,就到此为止好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翻翻资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