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黄蒿之内 > 第二十四章 宁塞的意外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二十四章 宁塞的意外

小说:黄蒿之内作者:纸堆下的骨头字数:3585更新时间 : 2017-08-13 05:57:19
    金鼎山北边的宁塞堡是大明延绥西路的重要军堡,于成化十一年置,撤三岔堡兵守之。东至靖边营四十里,西至柳树涧堡四十里,南至保安县城一百四十里,北至大边二里。

    宁塞堡周围四里三分,楼铺十八座,城墙在隆庆六年加高,在万历六年改为砖砌。配属长城五十四里二百八十步,墩台五十四座。宁塞堡设在山上,背山面水前后皆险,地势易守难攻,是保护大明延绥西路防御体系里,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单单依靠冰冷的城墙当然无法保护国境,本地的军民才是一直以来大明边境的捍卫者。但宁塞堡贫瘠的土地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此地半军半民,大多依靠国朝提供的军饷才能填饱肚子。不过如今朝廷的粮饷总是拖欠,宁塞堡的士兵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有三、四年没领过军饷了。(注一)

    至于自己耕种收获,在眼下这样的灾荒日子里,宁塞堡的军民就更没什么粮食。像是行伍里的军兵们拿着武器盔甲,与外面的贼寇偷换粮食是堡里人所共知的秘密。兵丁们带着一家老小,沿街乞讨的的景象早属常见。而军户们卖妻鬻子的事情更是不已经稀罕,因为连世袭百户甚至千户都有如此的想法。

    饥饿催生着人们发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堡里管事的军官们也不是瞎子和聋子,但无钱无粮的他们也只能日复一日地继续向上面讨要,情况还是一如既往的糟糕。就在这各种想法或为密议或为公谈存在的时刻,饥饿的兵丁们发现不久前带着兵马出去御寇的参将陈三槐,身边只剩下了几个家丁,并且满身是血的回来了。

    在发现出现在宁塞堡附近的几十人贼寇部队后,尝到过甜头的宁塞参将陈三槐以为又是和以前一样的套。所以他没有多作计较,直接带着手下一百多兵丁直接发起了攻击。起初这几十人的贼寇没做什么抵抗,很快就带队后撤,陈三槐盲目地追击了下去。

    可是张孟金带着两百骑兵随后突然出现,并且迅速就对陈三槐发起了突击。这次的战斗就完全是一边倒的情景,张孟金的人马一路追杀官军追到了宁塞城下。陈三槐只带着几个家丁逃回了宁塞,剩余的兵丁不是做了俘虏就是成为了死尸。

    之后张孟金剩余的部队全部赶到,五百余名精兵带着几百名胁持的饥民包围了宁塞城。正准备开始进攻的张孟金,突然发现宁塞城中传来奇怪的喊杀及打斗声。没过多久城门就被一群人打开,这些人朝张孟金等人呼喊尽快进城。

    张孟金起初还怀疑里面是不是有诈,犹豫着要不要进城看看。等到城里动乱的声势越来越大,他才下定决心让部下突入城内占领了宁塞。后来张孟金才知道原来是宁塞城里的饥饿的军民突然造反,他们为了粮食打算投靠围城的盗贼。

    等到一切都平静下来以后,宁塞参将陈三槐的尸首也被张孟金的部下找到,这名原来城中地位最高的大明武官,是在混乱中被饥民所杀。所以在崇祯三年十二月丁巳(即农历的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631年1月14日),宁塞营宣告失陷。(注二)

    随着张孟金一众入城,宁塞经历了最初短暂的混乱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前秀才张孟诚正带着一些骑兵,在城里四处巡视维持治安。这次顺利占据宁塞他们并没有缴获多少粮食,而且全部都分给了全城的军民。因为宁塞营本来也没多少吃的东西,要不然城里的人也不会造反,为了稳定人心就把所有缴获的粮食一起发了下去。

    虽然没获得多少粮食,但是张孟金一伙获得了不少器械。其中张孟诚就发现了几支他一直念叨的鸟铳。只是这些鸟铳的维护状况实在是不怎么样,有的鸟铳铳床都已经断开了。剩下的鸟铳也大都有很多损伤,要么是缺少准星,要么照门损坏,或是枪机什么的零部件有问题。

    张孟诚只能先挑出一支看上去还行的火绳枪,剩下的鸟铳全都收起来,打算以后有时间看看能不能找工匠补救一下。挑出来的这支火绳枪,虽然也被俘获的官军称呼为鸟铳,但是张孟诚看着上面一些明显具有回教风格的纹饰,就知道这支火枪肯定不是国有自主知识产权。

    他带着喜桂练了几枪之后,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张孟诚考量了一番,就把这支火枪暂时交给了弓箭水准不怎么样的喜桂。教会了喜桂使用方法之后,就让喜桂拿着火枪去城外进行练习。

    张孟诚目前没有时间熟悉这把火绳枪,以实战运用来思考,他还是选择使用已经习惯的九边利器开元弓。在巡视的路上,张孟诚还碰到了自己的二哥张孟广。但他没敢和二哥多说什么。(注三)

    张孟广的脸色相当难看,因为他的老上司杜文焕的家就在宁塞城里,这次攻打宁塞的决定他本来是不同意的。但是要与神一元合作的更紧密,同时也是为了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张孟金与神一元必须将他们之间的新安边营、柳树涧堡和宁塞营三个钉子拔掉。

    为了之后计划的顺利实施,张孟广只好遵循大伙的意见。他只期望打下宁塞时,能好好保住杜文焕的家人,实际上金鼎山众弟兄也不打算对杜文焕的家人做出伤害。

    可是城里突然爆发暴乱,底层的军民们自然是对着城里平时作威作福的官员及其家属进行攻击。当还在城外的张孟金怀疑是不是堡里的什么诡计,而犹豫着要不要进城时,杜文焕的族人已经遭受了袭击,堡里大半的亲属被杀。

    等到张孟广赶到后,杜文焕家里到处都是尸体。他只能救下零星几个杜文焕的族人和女眷,其中有几个女眷是因为之前被乱民玷污,受到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打击,不堪受辱的她们背着张孟广偷偷自缢了。张孟广深感自责,只能在城里四处乱转。不断的搜索和打探消息,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其他杜文焕的家人。

    大当家的张孟金对此也非常郁闷,千算万算,居然没算到宁塞饥饿的军民会在这个时候造反。如今杜文焕的家人大半被杀,不管张孟金等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笔账一定会记在张孟金一众弟兄的名下。

    与如今陕西赫赫有名的剿寇武官结下死仇,金鼎山以后的日子恐怕是会相当的不好过。即使金鼎山一众的招安计划成功,也难保杜文焕不会找机会干掉他们。借口很容易找,比如张孟金他们准备再次造反什么的。前两个月的王子顺等人,不就是用这个理由被洪承畴和李应期干掉的吗。

    张孟诚也想起了李应期,不过他只能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张氏兄弟先是得罪巡按御史李应期,现在又和己方最大的关系杜文焕结下死仇。一文一武两名陕西官场的话题人物,都把张氏记上黑名单。这运气该是有多背,才会一直碰到这种事情。

    想到这里,倍受后世科学观念洗礼的张孟诚,也不由想起当年那个被打死在张氏山庄门口的道士,怀疑他会不会真的是半仙。外貌越来越像自己大哥的张孟诚,不经意间连思维也开始像了起来。只不过张孟金是为张家的香火延续忧愁,张孟诚是为了张家的未来前程在忧愁。

    一轮巡视下,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张孟诚,与前来换班的魏和永进行了交接班。张孟诚让自己的部下前去休息,他独自来到公署,开始翻阅起公署里的公文。信息不管在那个时代,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东西,多了解一些信息在关键的时候会决定他们一伙未来的命运。

    花了一个时辰翻阅公署的各种公文之后,张孟诚了解到了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比如宁塞周围驻地、墩台的防务和物资状况,官员和兵力的构成,以及明军侦获的塞外蒙古人情报。

    这些公文使张孟诚了解到很多东西,甚至张孟诚萌发了在未来的日子里借助蒙古人力量的想法。眼下活下去才是首要任务,在这个时代磨砺了十八年的张孟诚,才不会用后世的眼光评价自己行为的性质。

    同时张孟诚还查阅了公署现存的邸报,他发现流入山西的流寇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明朝早已疲惫不堪的身体,正在不断遭受他们的打击。不过这些离张孟诚还过于遥远,反而是邸报上另一个消息让他忧心不已。

    PS:文中的备注如下。

    注一:延绥西路军堡的欠饷状况,并不是笔者瞎编。郑天挺、孙钺主编的《明末农民起义史料》之中,有“陕西三边总督杨鹤题为布信招降事”一文,里面杨鹤就向朝廷汇报过,在崇祯四年的时候,西路就已经欠饷长达四年。

    注二:丁巳为《怀陵流寇始终录》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怀陵流寇始终录》和《平寇志》里面记载都把“十二月乙巳朔”这个时间记载在神一元攻陷宁塞前。而《流寇志》略有不同记载的是“十二月己巳朔”。《流寇志》应当是笔误,把乙巳记载成了错误的己巳。“十二月己巳朔”是指十二月己巳这天是这个月的初一,朔代表农历每月初一。像《怀陵流寇始终录》里面记载“十二月乙巳朔袭破新安边营收兵民以攻宁塞城中开门纳之”,而后面又记载“丁巳破宁塞”。并不是记载矛盾出错,而是指十二月初一这天是的“乙巳”日。后面记载的事情并不是这天发生的,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这个月发生的事情,后面的“丁巳破宁塞”才是实际事件的发生时间。

    注三:《登坛必究》里面对开元弓的描述是:“其制强大耐久,九边将士多用之,最称利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