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国策 >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七十六章 有限反击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七十六章 有限反击

小说:国策作者:闪烁字数:6122更新时间 : 2017-02-06 20:01:01
    接到袁晨皓的电话,裴承毅才去了战术指挥中心。

    与当年指挥半岛战争不同,虽然裴承毅仍然是前线总指挥,但是当初重大决策都由项铤辉做主,裴承毅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部队作战,而现在没有人替裴承毅拿注意,必须由他自己做出重大决策。如此一来,裴承毅不得不把战术指挥任务交给袁晨皓。这也是当初他要求让袁晨皓担任前线副总指挥的根本原因。

    “情况怎么样了?”

    “侦察战车已经发现了印军,第6111营将在五分钟后接敌。”

    裴承毅点了点头,让参谋把侦察战车发回来的战场图像放到了中央的平板显示器上。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前线指挥官更喜欢使用侦察兵执行侦察任务,或者用无人侦察机监视战场情况,但是在执行装甲集群突击作战任务的时候,配备大量侦察设备,能够为乘员提供有效保护,甚至能够对敌方装甲力量抗衡的侦察战车仍然是最佳选择。

    作为系统化作战平台的变形车辆之一,广泛装备陆军各主力野战军的dbz-30a型侦察战车与db-30a步兵战车有80%以上的通用性,不但采用了相同的底盘,还采用了相同的炮塔,只是增添了用与执行侦察任务的电子设备。也正是如此,dbz-30a是db-30战车家族中单价最高的变形车辆。按照标准配备,战略反应部队中,除了军属装甲侦察营之外,每个战斗旅有1个独立装甲侦察连,每个战斗营有一个独立装甲侦察派,全军总共有dbz-30a侦察战车84辆。执行前进侦察任务时,最多出动一个排的3辆dbz-30a,只有在扩大侦察范围,或者重点监视某个方向的时候,才需要动用更多的侦察战车。

    通过侦察战车发回来的图.像,可以明确看到,印军的装甲部队正在调整进攻方向。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朝旁边.的袁晨皓看了一眼。

    “大概一个装甲营的规模,主力.是m1系列坦克,没有发现m4a2主战坦克。”袁晨皓冷笑了一下,说道,“无人侦察机马上就会发回更详细的战场信息,根据我的判断,印军在该方向上最多只有三个装甲营,且都是从前线撤下来的。虽然印军已经发现了突击部队,但是以印军的反应速度,对我军的威胁并不大。”

    裴承毅没有多说什么,对战术问题,他一般不做评.价。

    作为前线总指挥,裴承毅不用考虑前线作战部队.以什么方式完成任务,他要的只是完成任务。换句话说,他不会关心实现目的的手段与达到目的的过程,只关心作战部队能否达到目的。

    无人侦察机发回战场信息的时候,战斗已经开.始了。

    由此可以看出,.第6111装甲营的指挥官有点过分谨慎。没有提前派出无人侦察机,而是让更加隐蔽的侦察战车去搜集战场信息,在交战的前一刻,才让无人侦察机从印军头顶上空飞过,目的是不想过早暴露突击行动。问题是,印军肯定知道61军已经到达拉合尔,不会忽视最强大的对手。随着地面战斗打响,除非印军能够准确掌握战场信息,不然就得严密监视周围情况。印军再不济,派几支侦察部队到周围蹲点设防,也能发现高速逼近的装甲部队。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第6111装甲营毕竟之前,印军已经收到消息,并且调整了战斗状态,已经无法发起突然袭击了。

    万幸的是,能否发起突然袭击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61军是战略反应部队,但是其主战装备的性能丝毫不比重装甲部队差。得益于技术进步,与陆军轻型化改革,在dz-31a问世之后,共和国陆军不惜“工本费”,将db-31a定为全军主战坦克。也就是说,除了暂时没有配备主战坦克的空降部队之外,其他地面作战部队全部以dz-31a为主战装备。换句话说,重装甲军的主战坦克与战略反应军的主战坦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针对不同的电力供应设备,对充电器做了调整。

    如果遇到m4a2主战坦克,也许还有点麻烦,毕竟在2000米以内,m4a2的140毫米电热化学炮能够用贫铀合金穿甲弹打穿dz-31a的侧面装甲。即便美国没有向印度出售高性能的贫铀合金穿甲弹,印度仿制的贫铀合金穿甲弹的威力比“美国货”差了20%左右,也能在大约1700米的距离上打穿dz-31a的侧面装甲。

    面对m1a3(准确编号是m1a5,其实际性能与美军以往装备的m1a3相当,只是在外销给印度的时候,根据印度陆军的要求,换装了由德国生产的140毫米坦克炮与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基本作战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的时候,dz-31a上没有任何危险可言。按照共和国陆军的测试结果,dz-31a的60毫米电磁炮,在使用性能最好的穿甲弹时,能轻而易举打穿5000米外的m1a3的正面装甲,即便使用性能稍差(价格更便宜)的穿甲弹,也能在4000米的距离上打穿m1a3的正面装甲。因为m1a3使用的140毫米坦克炮不是电热化学炮,所以最多只能在1000米内打穿dz-31a的侧面装甲,即便在极限距离上开火,也无法击穿dz-31a的正面装甲。

    坦克交战,除了比拼火力与防护之外,还要比品战术机动性能。

    dz-31a在全披挂状态下,战斗全重只有33吨,却配备了2台总功率达到3000千瓦的电动机,以及行驶阻力更小、寿命更长的复合橡胶履带,加上与电动机配套的无级自动变速器,其战术机动性能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主战坦克。用dz-31a坦克驾驶员的话来说,在高速公路上,dz-31a能与最好的家用轿车比拼加速性能!m1a3的战斗全重超过64吨,却只有1台总功率为1150千瓦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美国版用的是燃气轮机,因为其燃油消耗率太高,印度陆军承受不起,所以印度陆军为所有m1a5换装了由德国生产的柴油发动机),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只有每小时70千米(为dz-31a的50%),最大越野行驶速度只有每小时35千米(为dz-31a的60%),从静止加速到每小时30千米需要15秒(dz-31a从0加速到每小时60千米,只需要9秒)。

    由此可见,作为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终极改进型号(又被称为第四代主战坦克)的m1a3在各项性能上,均不是第六代主战坦克的dz-31a的对手。

    战斗从3500米处开始,不是dz-31a不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击中对手,而是受到地形影响,第6111装甲营的20多辆dz-31a必须越过最后一道丘陵,才能向迎面而来的m1a3开火。

    不得不承认,dz-31a的性能缺陷在这个时候暴露了出来。

    在dz-31a开火前,m1a3已经发起了两轮攻击,准确的说,是用炮射导弹发起了两轮攻击。

    虽然140毫米口径炮射反坦克导弹的最大破甲能力不会超过1500毫米,而dz-31a的正面装甲在应付破甲弹的时候相当于3600毫米厚的均质轧制钢板,但是炮射导弹具有攻顶能力,而dz-31a的的顶部装甲只在部分关键地区相当于1800毫米厚的钢板。

    万幸的是,在dz-31a的主动防御系统面前,炮射炮弹也是“低速弹药”。

    更重要的是,印军的m1a3也无法直视dz-31a,只能利用侦察兵提供的战场信息为炮射导弹提供最重要的制导信息,然后由炮射导弹自主完成攻击。在此情况下,炮射导弹很容易遭到干扰与拦截!

    可以说,印军坦克的前两轮攻击就是在浪费昂贵的炮射导弹。

    在dz-31a开火前,印军没能挡住一辆杀来的主战坦克。

    随着双方进入直射交战距离,dz-31a的优势就完全发挥了出来。

    在兵力规模相当的情况下,m1a3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仅仅用了3分钟,第6111装甲营的28辆dz-31a在两轮攻击之后,印军装甲营的近30辆m1a3就成了破铜烂铁。

    等到印军反应过来的时候,dz-31a坦克集群已经把交战距离缩短到了2000米以内。

    虽然另外2个印军坦克营以最快的速度转向投入战斗,但是在交战距离大为缩短,共和国坦克手更容易瞄准目标的情况下,就算投入再多的m1a3,也不可能挡住dz-31a坦克集群。

    战斗在9点17分结束,仅仅持续了15分钟。

    在第6111装甲营的28辆dz-31a毫发无损的撤出战斗,第6112突击营的db-30a步兵战车开始打扫战场的时候,印军的3个坦克营全军覆没,除了300多名印军坦克手伤亡之外,还有2个印军步兵营的700多名官兵成了战俘。

    看完整场战斗,裴承毅也有一种很寂寞的感觉。

    dz-31a是针对美国的第六代主战坦克研制的,用dz-31a对付m1a3,与用m1a3对付t-34相差不大,两者根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联系蔡岁康,让他投入预备队,扩大进攻正面。”裴承毅似乎觉得把精力放在战术行动上是在浪费时间。“第6111营继续进攻,但是不要推进得太快。按照计划,在印军主动收缩战线,停止想拉合尔挺进之后,就让蔡岁康撤下来。”

    “真要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投入预备队了。”

    裴承毅皱了下眉头,没有反应过来。

    袁晨皓看了眼显示战场态势的屏幕,说道:“印军已经停止进攻,正在收缩防线,如果情报没错,印军肯定会加强北面的防御力度。”

    裴承毅也朝屏幕看了过去,愣了一下,才说道:“那就让第6111营停止前进,不用建立固定阵地,印军撤退的时候,抓紧机会打击印军的装甲力量,但是不要穷追猛打,更不能把印军赶回去。”

    袁晨皓点了点头,却觉得有点恼火。

    让刚刚发起的进攻停下来,已经是很得罪人的事情了,还要让进攻部队有所收敛,不能穷追猛打,恐怕蔡岁康在收到命令的时候会暴跳如雷。

    袁晨皓的猜测没有错,蔡岁康收到命令的时候,确实暴跳如雷,还低声咒骂了几句。

    裴承毅管不了这么多,现在他关心的是另外一个方向上的战斗。

    随着61军投入战斗,印军肯定会调整进攻部署,在北面转攻为守,向南拓展路线,避开重兵设防的拉合尔,继续向巴基斯坦境内挺进。如此一来,由62军驻防的萨希瓦尔就变得格外重要了。因为印军的反击只是为了牵制共和国的作战力量,为东线战场上的进攻创造机会,所以印军不会拼命攻打萨希瓦尔,遭遇顽强抵抗后,会像现在这样,转攻为守,以阵地消耗战来拖延共和**队。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66军必须在东线战场上的战斗打响之前发起进攻。

    只有这样,印军才不可能无所顾忌的从西线抽调部队去增援东线。只要66军的进攻打得出色,甚至能够迫使印军在西线战场上,准确的说,是在克什米尔战场上投入更多的预备队,从而削弱印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兵力。

    很明显,裴承毅不是那种喜欢把主动权交给敌人的指挥官。

    虽然本轮战役的初期阶段,只有通过防御,才能达到战役目的,但是裴承毅从一开始就把主动进攻放在了首位,并且极力创造用进攻牵制敌人兵力的条件。能否达到目的,就得看66军能否打出个名堂来。

    回到办公室,裴承毅联系了蹇柄彪,再次向66军军长明确了作战任务。

    接到裴承毅的电话,蹇柄彪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裴承毅把进攻的最后期限订为5日凌晨2点30分,但是以66军的实际情况,最快也只能在5日夜间22点30分完成进攻准备,也就是储备足够多的作战物资。为了能够在2点30分之前发起进攻,蹇柄彪已经多次调整进攻计划,数次降低炮火支援强度,把主要的支援任务交给了战术航空兵。裴承毅也早已做出承诺,在66军进攻的时候,部署在巴基斯坦的500架战术战斗机,以及部署在共和国西北地区的大约300架战术战斗机将不遗余力的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问题是,空军的支援不具有长久持续性,而攻打敌人严密设防的阵地,必须获得持久火力支援。为此,蹇柄彪只能向陆航发出请求,要求在进攻之前为其航空旅提供至少一个中队的d-26b型低空攻击机,以及足以摧毁斯利那加印军防御阵地的超级钻地炸弹。

    蹇柄彪没有别的选择,地面进攻有难度,就得把希望寄托在重点轰炸上。

    还有10多个小时,陆航有充足的时间为66军提供增援力量。

    在蹇柄彪忙着调整部署的时候,裴承毅遇到了新的麻烦。

    因为印军的进攻非常突然,突破了拉合尔外围的第一道防线,而共和**队的表现并不是非常突出,61军的反击并未彻底打垮印军,所以巴军总参谋长找上了门来,要求裴承毅对前面几个小时的作战行动做出解释。

    会谈的气氛非常紧张,双方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如果不是裴承毅在巴基斯坦呆了好几年,非常清楚巴军将领的脾气,而巴军从上到下对这位指挥共和**队打赢了两场大规模战争的将军敬佩得五体投地,言语中多少还有点客气,恐怕双方早就翻脸了。

    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就提出组建联合指挥部,结果遭到了巴军的拒绝。

    现在问题出来了,巴军却把责任推卸到了共和国身上,认为是共和**队的协同作战不得力,才导致拉合尔外围防线沦陷。

    因为裴承毅确实有教训巴军的想法,而且在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故意留了一手,所以在会谈的时候,他没有提到责任问题,只是明确提出,两军要想亲密无间的协同作战,必须尽快建立具有实际权限的联合指挥部,确定最高指挥官,整合两军的指挥机构,不然谁也无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问题交到了巴军总参谋长手中,而巴军总参谋长却无法做出任何答复。

    建立联合指挥部,而且是有实权的联合指挥部,最高指挥官肯定不是巴军将领,等同于把巴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共和**人,巴基斯坦放弃了战争期间的独立决策权,巴基斯坦能在什么时候退出战争也不由巴基斯坦决定。如此重大的决策,只有巴基斯坦总统才能做出决定。

    谈到了关键问题,巴军总参谋长也无可奈何。

    离开的时候,巴军总参谋长一再提出,从中巴两国的传统友谊、以及南亚地区的长远利益出发,共和国不应该有任何保留,要在战场上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裴承毅口口声声的答应了下来,但是巴军总参谋长知道,只要巴基斯坦一天不肯在战争问题上做出答复,共和国就不会在战争行动上有所表示。

    送走了巴军总参谋长,裴承毅向远在万里之外的项铤辉报告了相关情况。

    项铤辉也一直在关注前线的战斗,与裴承毅相比,他更重视战术行动,毕竟项铤辉是特种兵出身,对战术行动有着某种让人无法理解的偏好。

    接到裴承毅的电话,项铤辉也觉得这是个问题。

    吃过午饭之后,项铤辉就去了元首府。

    建立联合指挥部很重要,但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联合指挥部更加重要。一直以来,王元庆在这个问题上都不肯松口。现在看来,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前线作战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搞不好,中巴两国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