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北宋记忆 > 1.11大巧若拙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1.11大巧若拙

小说:北宋记忆作者:听琴字数:6012更新时间 : 2013-06-10 03:45:29
    眼看陆单就要走出房间,郭三忙跳下床,光着脚丫跑到门口,迅速将门关上,慌不择言地说道:“院内有鬼!”陆单吓了一跳,惊声问道:“哪来的鬼?”郭三悄声道:”我听到鬼的声音了!”陆单紧紧地抓着郭三的手,颤声道:们睡觉吧。”如此说着,已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悉索声。莫非真的有鬼?



    两人跑回床上。陆单钻进被窝,用被子将自己紧紧地裹住。过了片刻,那呻吟声渐息,只听王大娘惊呼道:“哎呀,忘了关窗户!”又听王六曲道:“没事,现在已是子时,孩子们早就睡着了。”随后传来“啪”的一声,便没了声息,想是王大娘已关了窗户。郭三暗自好笑,心想:“王大娘也真是的,连窗户也不关,就。。。。。。”



    这时门外传来“喵呜”一声。原来,那“鬼”竟然是一只猫。



    次日清晨,郭三早早地醒来,陆单与花九九仍躺在床上,呼呼大睡。郭三洗了脸,又用牙粉清洁了牙齿,走回床边,从枕下取出一副吊坠,凑到眼前细看。那吊坠是一个圆环状,由玉石制成,上面刻着一个“三”字。郭三心想:“这吊坠刻了‘三’字,莫非是‘郭三’之意?我既然是郭三,那么‘郭大’与‘郭二’去哪了呢?还有,我爹究竟是谁?”



    昨天上坟时,郭三特意看了墓牌,将宋朝妈妈的名字牢记心间。她原想问一问王大娘,自己的身世究竟如何,但转念一想,此举太过直接,难免令人起疑,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向陆单和花九九各自询问。两位小姑娘虽然年幼,但你一言我一语,竟然将事情说了个大概。郭三仍不放心,又找到范去胡与王淡,巧言相询。众孩童天真烂漫,心无城府,怎会猜到郭三的真实用意?当下将详情一一道出,郭三这才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在二十余日之前,南河镇来了一对母女,自称太原府人氏;母亲名叫“卫芙儿”,女儿名叫‘郭三’。据卫芙儿所说,母女二人在探亲途中遇了盗贼,盘缠尽被抢走,故而流落在南河镇。众人见她母女甚是可怜,便起了恻隐之心,为二人提供了住处,又送来食物。



    卫芙儿虽然衣衫褴褛,形容憔悴,但谈吐文雅,举止得体,竟似出自名门大家。众人暗暗称奇。到了第二日,卫芙儿突然得了急病,又是发烧,又是呕吐。王大娘请来大夫诊治。然而只过了一天,这对母女突然不见了踪影,紧接着,有人在河岸发现了卫芙儿,当时她身体僵硬,鼻息全无,竟已离开了人世。那小姑娘俯在母亲的身边,大哭不止。安养院刚巧是收容孤儿的地方,于是郭三顺理成章地住了进去。



    此时郭三捧着那块玉坠,心中暗想:“宋朝妈妈带我去河边,一定是往北走,但北边就是契丹,她去会哪里呢?难道要出国?唉,也不知在这个年代,出国是否需要护照呢?”如此胡乱想了一阵,又见玉坠上刻的那两字,顿时冒出一个念头:“这块玉坠,会不会与我的身世有关呢?我虽然不是真正的郭三,但能在宋朝找到亲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陆单与花九九相继醒来。陆单刚睁开眼睛,便说道:“夏姐姐要来教琴了。”花九九道:“夏姐姐明天才来呢。陆单,你还改不改名字了?”陆单道:“当然要改,但需王大叔同意才行。”



    郭三听得莫名其妙,问:“陆单,你要改名字么?”陆单一边穿衣服,一边说道:“是啊,我要改叫‘陆聆琴’。”郭三赞道:“果然是个好名字,不过我更喜欢‘陆单’。”心里却想:“我是否也该取个新名字呢?”



    三人整理了被褥,走出屋门。王大娘站在院中,正在捆扎一柄扫帚。陆单迎了上去,询问昨晚之事。花九九也跟着问道:“您昨晚生病了么?郭三说,那是鬼在叫呢。”王大娘满脸窘相,神色慌张地解释个不停,只说自己肚子痛极,因此忍不住叫出声来。



    郭三明白其中的缘由,虽然不愿问及此事,但见王大娘急着满脸通红,玩心忽起,又想:“陆单和九九都问了,我若不问,岂非显得我太过成熟?”于是也凑到跟前,装模作样地询问“肚子痛”之事。王大娘再次解释。郭三“哦”了一声,终于恍然大悟。



    接下来的几日,郭三每有空闲,便会默写后世的知识。她原本练过半年书法,毛笔字略有根基,如今虽然手小臂短,但试着练了两天,竟然写得有模有样。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若要临摹古代书法家的字贴,只能写繁体字。郭三刚巧模仿了一位古代名家,自然能写一些繁体字。



    众孩童见郭三每到下午便将自己关在学堂内,邀她玩耍也不答应,觉得有些怪异,但毕竟是孩子家,玩耍一阵也就忘了。王大娘偶尔进屋,见那小姑娘手持毛笔,坐在桌前凝神思索,再看桌上,放着七、八页纸,均画了一些奇怪的符号。王大娘惊讶之余,也未作多想,只道这小姑娘闲来无事,信手涂鸦罢了。



    那些“奇怪的符号”,正是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些数学表达式。“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但将其传播开来的却是阿拉伯人。在宋朝时,许多西方商人云集泉州、福州等地,其中不乏印度商人。这些商人在记账时,往往使用印度数字;宋朝商人对此并不陌生,但因中国有自己的“筹码”,因此印度数字并未普及开来。



    吴学究的抽屉中放着十余张白纸。郭三每天都会取几张。如此过了两日,郭三已默写了八页纸,毛笔字也练得越来越好。到了第三日,白纸终于用尽了。吴学究重新取了二十余张纸,放入抽屉,谁知两天之后又不见了。



    到了第五天,吴学究察觉到情形有异,于是悄悄四下打听,终于知道郭三在练习写字。



    这日下午,郭三坐在学堂内,正要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忽然察觉身周有异。她微微一惊,已猜到有人站在身边,当下装作毫不知情,伸手抚了抚头发,顺势斜眼偷望,只见身侧站了一人,身穿白色长袍,正是吴学究。她心想:“吴先生站在这里,我可不能默写数学公式。”于是提起毛笔,写了一个“登”字。



    吴学究观察郭三提笔的姿势,已猜到她练过毛笔字,微微点了点头,心想:“郭三这丫头果然会写字。”



    然而郭三写出“登”字之后,吴学究终于吃了一惊,这字写得工整之极,丝毫不像出自八岁女童之手。紧接着,郭三又写了“鹳雀楼”三字。



    在宋朝时,写字方法与后世稍有不同,第一个字通常位于右上角,然后从上至下排成一列;首列写完之后,再转到左侧,继续写新的一列。



    郭三手持毛笔,小心翼翼地写了剩余的二十个繁体字,正好是完整的《登鹳雀楼》。她长舒一口气,将毛笔放在笔架上,伸了一个懒腰,却刚好可以看到吴学究,装作吓了一跳,“呀”地叫出声来,慌忙站起,惴惴不安地说道:“先生我拿的在学写字。”



    郭三以前练字时,学的是“瘦金体”,其创作者正是宋徽宗。



    宋徽宗虽为亡国之君,但也是名垂青史的艺术家,不仅才华横溢,更是能书善画,在书法上自创了“瘦金体”;在绘画上,山水、人物、鸟兽、风情,无所不精。可以说,宋徽宗是个艺术奇才。



    此时宋徽宗尚未出生,世间并不存在“瘦金体”,但郭三随手这么写出来,却让吴学究吃惊不小。他饱读诗书,遍阅典籍,可谓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但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字体。纸上那二十余字,尽管大小各异,布局凌乱,但个个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精妙至极。吴学究早已看得呆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