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说网 > 材料为王 > 第二十五章 软驱试研成功
加入书架推荐本书

第二十五章 软驱试研成功

小说:材料为王作者:急冻人字数:13378更新时间 : 2012-09-11 14:01:56
    郭逸铭又有新动作了。

    近在咫尺的材料应用研究所最先发现了中美电子研究所的新动向。材料所自己也搞了一个实验性单晶硅车间,设备不多,就两台,完全的试验性质。董老他们成天泡在制备车间,对制备环节精益求精,不断对制备流程细化改良,努力将单晶硅制备技术彻底吃透,只是偶尔才到对面走一趟,就一些细节和郭逸铭展开讨论。

    说是讨论,其实主要是郭逸铭一个人的演说。

    没办法,董老不是第一天知道,郭逸铭在半导体材料上的精深造诣。但通过一次又一次接触,他还是深深为对方的知识深度感到惊佩,这个年轻人简直不像是二十出头、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对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看得之深远,连从事了一辈子研究的董老都自愧不如。每次和他谈话,都能够有新启发、新思路。所以虽然单晶硅制备技术已经全都学会,他还是常常跑到对面,找到郭逸铭闲聊。

    也就是在一次上门拜访时,他知道了郭逸铭的新计划。

    材料所半导体分院也有磁性材料研究室,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磁性材料专家,从事着磁性材料的研究及转化工作。下属还有一家磁带厂,为国内国防、科研单位提供优质数据记录磁带及磁带机,也能少量制造软盘驱动器。

    他在刚开始听说中美电子研究所新研究计划的时候,对于研究所放弃尖端项目不做深入研究,反而对经营为目的的研究如此热衷很有些不以为然。

    郭逸铭也只是笑笑,没有多说。

    可很快,董美堂就知道他错了。从中美电子研究所新建的电镀车间、氧化铁生产线,他惊觉到郭逸铭他们搞的是一种新型加工工艺。

    陈中还通过他,从磁带厂请了一名工程师,协助参与驱动器主控芯片的烧制编程。

    郭逸铭给他们下达的研发要求,详尽到每一个细节。他规定了新型软盘的尺寸为3.5英寸,采用双面读写窗口,外包装要使用硬塑料外壳,要求具有防误写装置,并画了一个防误写装置的简图,结构很简单,效果却极好,构思之巧妙,让陈中等人都为之叹服。

    对驱动器的长、宽、高,他也有严格规定,为了将饲服电机、读写机构、控制系统整合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研发小组愁白了头发。电路设计是一门精神的学问,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要最有效率的布线、要排除元件干扰、要考虑部件可靠性、要满足散热通风,各种细节都要考虑到,才能使设备设计达到预期指标。

    最后还是郭逸铭看不过去,动手画了一份草图,才由研发小组迅速完成定型,制造出一台样机。

    3.5英寸软盘和驱动器只是郭逸铭打开美国计算机市场的一块敲门砖,时间赶得很紧。这些研究员从事了一辈子科研工作,也无需像年轻人一样慢慢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所以很多研究细节,他都和盘推出,并没有花研发小组多大精力。无非就是选择合适元器件、整合、制造而已,根本就难不倒陈中他们。

    研发的主要难度,集中在元器件小型化和主控芯片的制备。

    国产电子元器件,一向品质不高,傻大黑粗就是国产元器件的外观特性,这也造成国产的各种电器设备,普遍粗笨沉重。这些元件用在不太追求体积的大中型电器上还没什么问题,但对于极端死抠每一寸空间的3.5英寸软驱来说,就实在是难为陈中他们了。

    对于这一点,郭逸铭也是无能为力,只好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元器件,用于样机研发。

    迫于无奈,他还是对驱动器外观尺寸放宽了要求。否则将一堆元器件硬塞到这个小盒子里,无法留出足够的散热空间,驱动器寿命和可靠性也会大大受到影响。

    解决的方法就是尽量多地将功能电路,制作成集成电路。但这样一来,制造成本也将随之高企,超出初期预算。

    驱动器紧赶慢赶,在五一节前总算拿了出来,软盘却又迟了一个多月才制造出来。

    软盘的质量很好。

    采用了优质磁粉,使用电镀沉淀技术,软盘的磁记录密度达到了1.6M以上。不过因为按照郭逸铭要求,采用了分区、分磁道、扇区等规划,软盘的记录容量被确定为上下两面各80个磁道,18个扇区,每扇区512字节,总容量为1.44M,是日本方面制造的3.5英寸盘容量的两倍!

    陈中等人还是有些遗憾。

    实际上,这次研发由于赶时间,很多工艺流程都没做到最好。

    如果多深化一些加工工艺,一切都按最佳工艺流程制造,软盘的容量还能更高,突破2M应该是轻而易举。就算抵近IBM推出的5.25英寸盘4M容量也有很大可能。

    在这个个人计算机刚刚露出萌芽的时代,各个公司都在研发自己的计算机产品,根本说不上统一。为了适应当前国际上种类繁多的计算机产品,软盘驱动器采用总线数据接口,并根据通行的几种数据接口电路,研制了相应的转接口,以用于不同的计算机。

    “这就可以了!企业研发应对的是市场需求。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最好’这种认知。再好的产品,几年过去,也就成了淘汰品。只要能赶在市场饱和之前,及时将基本符合用户要求的电子产品推上市,赢得认可,就可以说是一次成功地开发。

    我们这次快速研发,也是一次预演,让大家熟悉如何在市场做出反应之前,迅速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市场这东西,领先一步就能步步领先。能抢在其他公司之前大捞一把,赚得盆满钵满,比精雕细刻,努力推出最好的产品更加重要!”

    郭逸铭对这次研发还是比较满意的。

    陈中等人的技术能力,在国内也是一流水平,很多细节无需他指点到位,只需要提个头,他们就醒悟该如何去实现。

    虽然他们这样的研发能力,要想**做到国际领先属于是强人所难,但要在他的规划蓝图下,按部就班将产品设计意图实现,那还是绰绰有余!

    郭逸铭要的是一群能够实现他意图的高级技工,严格说来,陈中他们都有些浪费了。

    样品出来,实际使用的效果也非常令人满意。

    数据的读、写、保存效果,表现都很优良,速度也还差强人意。软盘驱动器电机转速不高,只需要300转就能满足需要,国内电机也能轻松做到,就是个头稍大了一些。

    基本的使用效果出来了,接下来是更加苛刻的极限测试。

    要测试软盘的极限擦写次数、要测试温热极端环境对软盘数据保存的影响、要测试驱动器的极限使用寿命、找到驱动器易损部件和电路……

    产品定型前的工作,还有很多。

    郭逸铭将这些琐碎的事情,一股脑交给陈中他们,自己却陷入了烦恼。

    样品是做出来了,可如何大规模生产?

    国产元器件品质差、个头大,专门定做的话,一是不知道厂家有没有能力生产,二是即便能够生产,能否满足大量订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三,专门定做成本肯定会随之上升。

    国产的伺服电机能用,但还是较大,声音也很响,他隔着老远,也听到电机转动发出的巨大噪音,让人有些心烦意乱,降噪系统还需要改进……

    电镀是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利润微薄,自己不想做,打算找个厂合作。要是自己去联系,这个技改费恐怕也要自己出钱……

    磁性材料生产线也是一样,都是他不想要的落后技术,很快会用新技术来代替,专门建个厂,刚收回投资,没赚多少钱就又落后,然后再建新厂……

    实在有些划不来!

    唉,一项一项要解决的问题堆积如山,都是些高成本、低回报、很快就会被淘汰的项目,他着实不想掏这个钱。

    他在这里独个烦恼,董老可是眼睛都瞪圆了。

    他可是全部看在眼中。

    这个项目没有多大的保密价值,软盘驱动器本就不是郭逸铭未来的重心所在,只是一块敲门砖,顺便从市场上狠捞一笔而已。

    董老来现场参观,他也大大方方让对方随便走、随便看、随便问,就是相关的实验数据,也允许对方随意查阅。这些东西他不重视,董老可是识货的人!磁性材料制备技术、磁盘介质制造工艺,所产生的巨大科研价值,可让他看得心花怒放。

    国内现在的磁性材料、介质制造技术很落后,还在采用国际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生产工艺。国防、科研所需的优质磁记录设备,只能通过实验室少量制备。材料所下属磁带厂的产品,品质也不够稳定,产量也不够高,勉强维持北京地区各研究单位就已经很吃力,根本无力为其他单位大量供货。

    要是这两个技术能拿到手……

    他想想都觉得兴奋,一把拽住沉思中的郭逸铭,问道:“小郭,这两个技术给我们好不好?这正是我们急需的技术,你研发的这个技术,可是帮了我们大忙!”

    “啊?!你们想要?”

    郭逸铭愣住了。

    他不想要的技术,董老却如此热心想要接下来?难道自己刚才思考问题太着迷,自言自语说出了口?否则怎么这么凑巧?

    这不是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吗?

    不得不说,董老不是一个好的商业谈判代表,郭逸铭才刚刚“啊”了一声,还什么都没说,他就以为郭逸铭犹豫不肯将这两个先进技术转让给他们,急着就说道:“小郭,真的,这两个技术对我们很重要。有了这两个技术,我们下属的磁带厂就能生产更加优质的磁带、磁盘。你们不是正在开发这个3.5寸的软盘吗?我看这驱动器很好,存储容量大,速度快,我们所决定大量采购,而且想来其他研究机构也会很感兴趣,我可以帮你们跑一跑……”

    软盘驱动器的样品才刚出来,他就热心地帮郭逸铭推销起来,其背后的含义,不问自知。

    郭逸铭只想捧腹,董老这还真是雪中送炭啊!

    不过软盘驱动器他可不用劳烦董老,这是他打开美国市场,进军计算机产业的敲门砖兼吸金机。少量供货给国内单位,那没问题,但还想像单晶硅一样包圆他就不答应了。想一想,国内现在研究资金短缺,应该也不会有多少钱来买软盘驱动器。

    “这个……”

    他故作难办的样子,挠了挠头,吞吞吐吐道:“董老,我们这两个技术,可是为了生产软盘准备的。既然您要,那我们就不打算建厂了。不妨我们就签一个供货合同,由你们为我们供货,具体的供货数量和价格我们再商议,讨论一个彼此都接受的价格,您看行不行?”

    董老那个感动啊。

    小郭实在是太爱国了,多大方啊,费尽心思搞来的先进技术,说贡献出来就贡献出来!他只要求能够保证供货,价格上稍微优惠一点就行了,这样的年轻人,现在不多了啊!

    “没有问题!这个事我还是能说上话的!磁带厂技改成功,投产以后,优先给你们供货,至于价格也按照成本价来算!”老头子当即拍着胸口给郭逸铭打包票。

    “那也用不着,这两项技术投产后,生产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我们既然是合作关系,就不能太占你们的便宜,我看到时候咱们两方再坐下来,好好谈谈。保证做到我们有好处,你们也有利可图,这样才能双赢,合作才能长远。”郭逸铭一脸正气,毫不犹豫道。

    “那好那好,我这就回去,和傅书记他们商量商量……”

    董老性急,话也没说完,就急急忙忙跑了出去,最后一句话的话音,已经是在走廊里。

    大事已定!

    郭逸铭满心开怀,软盘的供应有了着落,驱动器方面就不着急了。实在不行,除了主控芯片,先期还是从国外采购元器件。等到赚了钱,要么自己投产建一个元器件厂,要么找一个合作伙伴,也不是问题。

    反正软驱上市以后,初期被用户接受也需要时间,正好作为准备过渡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4xiaoshuo.info。4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4xiaoshuo.info